安徽大學自主研制的400系列稀釋制冷機創下國內最低溫度最長時間運行紀錄
從安徽大學了解到,由該校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單磊教授、王紹良研究員團隊自主研制的400系列稀釋制冷機,自今年6月12日以來,已在國內某實驗室實際使用中實現連續運行最低溫度7.45毫開超過100天,創下國內最低溫度最長時間運行紀錄。
極低溫稀釋制冷機是一種能夠提供接近絕對零度低溫環境的高端科研儀器,是現代量子科學研究與量子技術發展的關鍵核心設備之一。目前,該產品已實現商業化量產,已投入在眾多高校、科研院所使用,為我國科學家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極低溫設備。
安徽大學的這一極低溫稀釋制冷機采用了多項領先的技術特色,核心在于其創新的制冷循環系統和高效的熱管理設計。首先,這款制冷機采用了分子泵和高效換熱器相結合的方式,為制冷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設備的控制系統集成了先進的溫度調節技術,能夠實現極為精確的溫控,確保實驗的嚴謹性。
在實際應用中,這款極低溫稀釋制冷機已在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中投入使用,受到科研人員的一致好評。例如,在量子計算實驗中,研究人員能夠借助該設備快速地降溫至低于十毫開爾文的溫度,在超導量子比特的構建和測試中提供了重要支持,大幅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和穩定性。
通過與國外同類產品的對比,安徽大學的這一設備在性能上不輸于進口設備,且在采購和維護成本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推動了中國高端制冷設備的自主化進程。這不僅提升了國家科研的自主權,還促進了相關產業鏈的完整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