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為錒系核素在非核燃料循環領域的資源化利用打開了新的方向
產業洞察 2024-11-15 10:43:33 科技日報
9月23日,從蘇州大學獲悉,該校王殳凹教授、王亞星教授團隊聯合國內相關院校,提出了一種基于“內置能量轉換器”的錒系微型核電池結構設計理念,通過將錒系元素與發光鑭系元素的分子層級耦合,實現了放射性核素衰變能到光能轉換效率近8000倍的提升,并組裝了目前已知效率最高的輻光伏核電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
這一微型核電池在持續運行200小時內,性能參數幾乎沒有衰減。該成果作為近幾十年來核電池領域的重要突破之一,為錒系核素在非核燃料循環領域的資源化利用打開了新的方向。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