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能西安熱工院研發國內首臺(套)全國產數字化TSI系統成功投運
作為發電機組、大型輔機旋轉設備機械運行狀態的“聽診器”,TSI系統是保障設備正常穩定運行的重要監測系統。
我國汽輪機監視儀表系統(TSI)行業發展歷程
引進與初步應用階段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電力行業開始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TSI系統,如飛利浦公司的RMS700和本特利3300等。這些系統的引進對于保障汽輪機組的安全運行和提高維護管理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1。然而,由于當時我國電子系統的硬件開發水平、元器件質量和加工工藝相對落后,國產TSI的硬件可靠性、穩定性較差,影響了TSI的國產化進程?。
技術改進與國產化嘗試階段
盡管早期國產TSI系統在硬件可靠性方面存在不足,但國內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始嘗試進行技術改進和國產化。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開發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應用軟件,但由于核心技術如軟件處理方式和數據格式等不開放,這些軟件無法充分利用進口TSI的數據資源,導致資源浪費?。
突破與自主可控階段
近年來,我國在TSI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2023年6月26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研發建設的全國首臺(套)全國產數字化TSI系統TMS-T316在山東萊蕪電廠順利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并成功投運。該系統實現了軟硬件完全自主可控,解決了TSI“卡脖子”難題,標志著我國在TSI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自主可控?。
在火電領域,TSI是與DCS、PLC并行的控制系統,主要用于連續測量汽輪發電機組軸系和汽缸的機械工作參數,是保障火電廠安全運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主可控的TSI系統能夠更好地保障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減少因外部依賴帶來的安全隱患?。
此前,TSI系統被西方國家長期壟斷。自主可控數字化TSI系統的成功研發,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補齊了發電監控領域自主可控產業鏈最后一塊短板。
該項目成果在火電機組的成功研制與示范應用,為下一步開展全發電領域的自主可控替代推廣奠定了基礎,也為缺乏自主可控TSI系統的石油、煤炭、化工、船舶等行業提供了示范和借鑒。推動了我國電力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這不僅提升了我國電力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也為未來的智能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