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充退磁技術為永磁風力發電機大規模退役綠色再制造提供了保障
永磁電機是新能源發電、電動汽車、軌道交通和艦船驅動等領域的核心裝備。隨著永磁電機的大型化和高功率化,傳統的先充磁后組裝生產技術,使電機制造全程帶磁帶力,組裝難度大、效率低,磁極性能容易受到后續工序影響。
同時,現有大型永磁裝備的運維和退役回收,需要磁極無磁拆卸,目前通用的加熱退磁技術,要將重達數百噸的轉子加熱到300攝氏度,并維持12小時,能耗大、污染重、報廢率高,迄今為止沒有形成成熟、高效、可靠的風力發電機退役回收技術。
這些難題,直接制約了大型永磁電機生產和綠色再制造的高質量發展。
為此,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主任李亮教授帶領團隊歷經10余年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大型永磁電機“無磁裝配—整體充磁”技術。該技術將常規電機制造的第一道工序——給單個永磁體逐塊充磁,變成電機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后充磁,突破大尺寸磁極整體充磁、復雜磁路約束下精準原位退磁及充退磁裝備一體化等關鍵技術瓶頸。
目前,我國風力發電的主力機型是永磁風力發電機。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風電累計吊裝容量占全球裝機近一半。中國風能協會的數據顯示,預計在2025年,我國將出現風機退役高峰,到2030年,將累計有4473萬千瓦風機進入退役期。未來,會有巨量的退役風電機組,其中大量機組為永磁發電機。
“這項技術突破,對于大型永磁電機退役回收后的綠色再制造具有重要意義。”李亮說,相較于傳統技術方案,采用該團隊的原位充退磁技術,只需通過一百多毫秒的放電即可完成整個磁極的充退磁,能耗不到加熱退磁技術的百分之一。用這種方法退磁后的永磁體,可根據新需求加工組合后,再充磁成為新的磁極,重復使用。
此外,整體充退磁技術還為其他永磁電氣裝備設計、制造、運維、回收和綠色再制造提供了全新技術途徑。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