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預計2030年將迎來6G商業化階段
隨著5G技術的廣泛應用,全球社會對6G技術的期待日益高漲。6G作為下一代通信技術,將實現從“純連接”到“連接+感知+智能”的質的飛躍,推動通信網絡向信息網絡全面升級。根據《6G典型場景和關鍵能力白皮書》,6G將涵蓋超級無線寬帶、超大規模連接、極其可靠通信、通信感知融合和普惠智能五大典型應用場景,為各行各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6G將是什么樣?
6G將會在5G基礎上增加許多新要求,包括更高運動速度、更高峰值速率、更高區域流量、更高可靠性、更低時延,以及通感融合、空天地一體化等等。
同時,6G還需衍生出兩個嶄新場景,通智融合和通感一體化。通智融合的代表是將AI計算和網絡通信進行融合,以提高自動駕駛、醫療輔助診斷等能力。通感一體化是指同時具備對未連接目標(如人體)和連接目標(如手機)的感知能力。除了上述5大場景外,6G還要實現泛在連接,可為偏遠地區提供IoT和移動寬帶通信的服務。
有行業人士透露,在一些場景中5G技術不能完全勝任,需要6G的加持。“例如無人駕駛,5G理想時延1毫秒,但是實際端到端傳輸時延需要10毫秒,如果剎車,有的車子可以跑百米距離。另外,它的精細度不夠,當前還無法完成包括手術在內的精細作業。”
除了強化5G能力,6G還能開拓新的應用場景。4G和5G終端主要為手機,6G的終端可能還包括Google眼鏡、AI大模型交互設備等。期待有更好的終端,可在不看手機情況下,向眼睛或腦海中展示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6G技術并非遙不可及,部分新技術已經開始正式應用。在杭州亞運會上,6G關鍵技術首次在全球范圍內的大型賽事中規模應用亮相。杭州市智能亞運重點項目“基于智能超表面(RIS)的新型移動通信技術”在亞運場館進行了示范應用,為賽事提供了全天候實時通信保障,展現了6G技術在未來應用場景中的巨大潛力。
我國自2019年起推動6G研究,成立了中國IMT-2030(6G)推進組,并于2021年發布《6G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提出了新型頻譜使用技術、星地一體融合組網等十大關鍵技術。多家A股上市公司如華為、中興通訊、之江實驗室等也在積極推動6G技術發展,搶占核心技術。據預測,6G網絡容量將是5G的1000倍,峰值速率高達1Tbps,定位精度大幅提升,能效也將顯著提高。預計2030年將迎來6G商業化階段。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