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鎮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難點如何破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市場占有率達31.6%。在新能源汽車下鄉風潮下,充電樁建設熱度也在逐步升高。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充換電分會統計,從2022年到2023年,農村電動汽車的滲透率從4%上升到17%,雖然距離一線城市的40%還有較大距離,但增幅顯著。在政策及補貼的推動下,不少新資本正在涌入縣、鄉鎮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利于促進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而且有利于發展鄉村旅游等新業態,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以下簡稱“國家發改委”)與國家能源局對外公布《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要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優化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環境。” “加快實現適宜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地區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 ”。
雖然農村地區具有很大的消費潛力,但農村地區存在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居住社區充電設施安裝共享難、時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制約了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的釋放。
究其背后原因,是縣鄉村充電設施建設中,存在著用地難、用電難、服務難、盈利難等諸多痛點。當前鄉村地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少,充電設施利用率低,并且由于農村地域廣闊、充電設施運維成本高、投資回報差,充電運營商投建意愿不足。
據中國充電聯盟發布的數據,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樁車比為1∶2.7,距國家設定的樁車比1∶1的目標有較大差距。在部分農村的區、縣、鄉、鎮,充電樁的普及更是遠遠不足。
因此,政府應發揮其引領作用。一方面,要率先做好縣域內的城市級規劃;另一方面,要給予補貼和路權等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撐。
其中,地方政府尤其需要在土地問題上發揮作用。由縣或縣以下政府把本地區適合做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土地規劃出來,進行招投標,吸引企業前來建設。
與此同時,在政府相關的政策補貼和規劃的支持下,鄉村充電基礎設施還需要適度的超前投建。不管是城市內的運營商,還是縣、鄉區域具有國資背景的運營商和民營企業,充電基礎設施行業始終都是市場化運營。市場空間足夠大,本身具有地域性特點,各地域性市場之間相互影響較小,又以土地和電這類緊缺型資源為主,所以還需要適度的超前投建,提前占據有利地點。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