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后,我國光伏設備將迎來大規模更新潮
今年上半年,光伏設備領域新技術快速產業化,特別是HJT電池技術,由于其高效轉換率和降本路徑明確,有望成為下一代電池片的主流技術。0BB技術和疊柵技術也在加速產業化,預計今年下半年將迎來大規模設備招標。
受訪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光伏設備更新換代主要體現在新技術快速應用和產業化,以及產業鏈結構調整。我國光伏行業起步相對較晚,雖然設備更新體量近期不大,但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中,重點任務包括火電、輸配電、風電、光伏、水電、清潔取暖等領域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這些領域的設備改造必將使現有存量市場部分轉為增量市場,刺激和擴大整個能源領域投資。
光伏設備即將大規模更新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分布式電源及儲能專委會秘書長孫韻琳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我國光伏應用大約從2011年開始起步,到目前已有10多年,按照25年的生命周期,尚沒有到大規模需要更新的階段。部分項目因為早期設備效率、施工管理及運維方面問題,導致會提前退役,或者需要升級。預計大規模的更新大概會發生在2030年前后。
“我國分布式光伏真正高速增長始于2016年、2017年,當時,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分別為4.26吉瓦與19.44吉瓦,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從2016年的10.32吉瓦增至2017年的29.76吉瓦。”未來光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衛紅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預計分布式光伏設備大規模更新要到2036年才會開始。”
張衛紅分析,對位于西部荒漠的光伏電站來說,設備更新主要在于低效和高衰減組件的替換以及數字化技術改造。“對于中東部地區的分布式光伏來說,設備更新意義重大,意味著更大裝機與發電收益。”
建議完善退役補貼
據了解,2016年至2017年,光伏組件實際效率基本在16%—18%之間,相比現在N型組件22%—23%的效率,確實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否拆解回收與替換,要考慮設備替換的置換成本與電量收益增長的比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光伏行業高質量換新,首先應對現有光伏設備進行全面評估,根據其效率、運行狀況、剩余壽命等進行分類。對于效率低下、維修成本高、無法滿足當前電力需求的設備,應優先考慮退役和替換。其次,根據光伏設備的安裝時間、技術水平和實際效率,設計差異化補貼政策。對早期安裝且效率低下的設備,可以提供更高比例補貼。再次,可以采取梯次補貼或者年限補貼模式。補貼金額可以根據設備的實際效率與當前市場效率的差距來設定,效率越低,補貼比例越高。而對于達到一定使用年限的設備,也可以考慮提供一定的年限退役補貼,鼓勵及時更新。
談及光伏組件設備提前退役如何享受補貼政策,孫韻琳認為,早期的光伏項目,由于享受過“初始投資補貼”或“發電量補貼”,所以提前退役的項目未來是否可持續享受原來的政策,需要與當地相關管理部門進行確認。“就我們目前合作和服務過的項目而言,提前申請、提前溝通,手續齊全的情況下是可以實施的。”孫韻琳直言,“光伏設備退役前需要有當地主管部門的審批手續,應先逐步建立對這類項目流程管理的健全機制。”
回收處理是關鍵
在業內人士看來,光伏設備行業在2024年受到市場需求和政策的雙重影響。一方面,市場對高效、高質量光伏設備需求持續增長;另一方面,政策支持,如推進光伏設備更新和循環利用等,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助力。
數據顯示,預計到2050年,我國光伏累計裝機量將增至約5000吉瓦,相應地,報廢太陽能光伏組件數量將從目前約2.6萬噸增至1500萬噸以上。“光伏設備回收處理已成為制約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金開新能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尤明楊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尤其是光伏組件提前退役后是否還能享受補貼,目前政策還沒有明確規定。”
尤明楊建議,一是光伏設備企業要持續關注國家和地方關于光伏補貼和循環利用的最新政策,以便及時了解和適應政策變化;二是考慮將退役的光伏組件進行循環利用,如回收、再制造等,這不僅能減少環境污染,還可享受國家對循環利用項目的稅收優惠和資金支持;三是與光伏行業其他企業、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光伏組件回收利用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據張衛紅向記者介紹,組件回收已有成功案例。9月初,天合光能“中央研究院”宣布,由其拆解廢棄光伏組件回收得到的材料,通過循環利用,成功制造出全球首塊全回收再生光伏組件,經檢測,該組件轉化效率高達20.7%,功率超過645瓦。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