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全國碳市場建設,助力實現國家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碳市場?是指通過市場化手段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機制。它通過交換碳排放權,將碳排放權定價,并將其作為商品進行買賣,從而控制碳排放量。?
加快全國碳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對落實主體減排責任、實現碳排放控制目標、降低行業減排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仍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環境治理、能源安全等一系列艱巨任務,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達峰時間偏緊,實現“雙碳”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未來碳市場的發展方向
未來中國碳市場的發展將以制度優化、市場擴圍、數據管理、金融創新、國際合作、投資促進和政策支持為核心,推動全國碳市場向更廣泛、更深入的方向發展,助力實現國家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1. 制度優化與行業擴圍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進一步優化制度框架,并擴展覆蓋更多高排放行業。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主要覆蓋發電行業,涉及2257家重點排放單位,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0%以上。
2. 數據管理和市場監管力度加大
數據管理和市場監管是碳市場穩定運行的核心。中國政府已建立“國家—省—市”三級聯審機制,確保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3. 碳交易品種和金融產品創新
中國碳市場將引入更多的交易品種和金融產品,如碳期貨、碳期權等,以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
4. 自愿減排市場(CCER)的發展
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CCER)于2024年初重啟,旨在通過鼓勵自愿減排項目促進全社會的廣泛參與。
5. 國際合作與全球碳市場鏈接
中國將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碳市場機制的談判和建設。這種國際合作不僅有助于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碳減排目標,還將為中國碳市場帶來更多的國際經驗和技術支持。
6. 投資與技術創新
實現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和技術創新。根據中國政府的規劃,未來幾十年內需投入約324萬億元人民幣。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制定有力的政策,吸引私人資本投資于核電、可再生能源和環境保護等項目,同時促進綠色技術的創新和應用。2024年,中國計劃新增200吉瓦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容量,以及5吉瓦的核能發電容量。
7. 政策支持與立法
未來,中國將通過完善立法進一步保障碳市場的穩定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等法規將不斷優化,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支持碳市場的擴展和深化。此外,政府還將制定更多支持性政策,如綠色金融政策,以促進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