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正在實行“碳減排抵扣貸款”,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社會
“只需在手機上輕點幾下,4.5萬克碳減排量便抵扣了90元消費貸的利息,綠色出行就換來‘真金白銀’。”近日,武漢市民魏英在網絡引起廣泛關注。
綠光氣候研究院院長、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ESG與碳中和專家舒玉瑩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說:“以往,公眾對‘碳排放’的認識主要停留在化石燃料、高能耗、高排放的制造業企業,與個人距離很遠。武漢的這一模式將‘個人日常行為—企業環境責任—社會共同福祉’連通為一個整體。”
業內人士表示,武漢的“碳減排抵扣貸款”,看似金額不高,只是一個小福利,但其意義遠不止于此。若這一模式能復制到更多城市,或將催生一個百億元級的個人碳交易市場。
在“碳賬戶”獲得“真金白銀”
“‘武碳江湖’小程序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用起來比較方便。更重要的是,你的每一個節碳行為都會被記錄下來。”魏英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一鍵授權后,它就可以通過支付寶、微信的乘車碼,自動登記在我的碳賬戶里。”
2023年6月,由武漢市生態環境局指導、武漢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建設的碳普惠綜合服務平臺——“武碳江湖”小程序上線,相當于給每位武漢市民開了一個“碳賬戶”。這一平臺通過數字化技術,將乘坐公交、地鐵、騎行、節約用電等11類低碳行為轉化為可量化的碳減排量:一次公交出行可積累212.5克,騎行一公里獲93.3克,節約1度電減少碳排放約525克。
作為環保達人的魏英,是這一系統的深度用戶。她每天騎自行車到地鐵站,再換乘地鐵通勤,家中電表綁定了“惠節電”小程序,每月回收的快遞紙盒也通過平臺兌換積分。
今年3月1日起,“武碳江湖”和民生銀行武漢分行聯手,兌換福利直接升級。這些減排量不僅能兌換打車券、超市折扣券,還可按照“1000克減排量=2元”的標準,在民生銀行“楚惠LIFE”或“武碳江湖”小程序兌換利息紅包,直接抵扣市民的按揭貸款、綜合消費貸款、個人微型消費貸款利息。
魏英的這一舉動也影響到了自己的母親,“她以前都把廢棄的快遞箱賣給收廢品的人,現在也愛上了這個小程序。”
得益于“三位一體”的碳普惠體系
據了解,自武漢開展這一活動以來,“武碳江湖”的用戶數大幅增加,目前小程序約有160萬人在用。
早在2016年,武漢就開始探索“碳普惠”。武漢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是全國首家專業運營碳普惠的國有企業,由湖北省屬國企宏泰集團探索機制體制改革,推進政策與市場相結合,聯合有關企業共建。
“前幾年我們走了一些彎路,直到2023年,我們才摸索出一套‘政府治碳、企業降碳、個人低碳’三位一體的全新碳普惠體系。”武漢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樹說,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比較可持續的模式。
三者分別扮演什么角色?劉樹進一步解釋,政府主要通過碳普惠方法學去認可老百姓每次低碳行為所產生的減排量;企業,比如這里提到的民生銀行,主要提供權益給到個人,像利息的抵扣;而個人,只需踐行低碳生活。
舒玉瑩認為,武漢也為“金融企業ESG實踐”提供了新樣板。以往,銀行和投資機構在ESG治理中存在“重風控輕實踐”的問題。金融企業主要重視對信貸和被投企業的ESG風險管控,或者把ESG理念和策略融入“募投管退”的管理。特別是我國以信貸為主的銀行企業,將自身金融產品和服務與ESG深度耦合的案例還非常少。“武漢模式的重要參與主體——民生銀行,不僅為其個人金融產品開拓新場景,也為企業ESG實踐開啟新模式,是有益嘗試。”
將武漢模式推廣至更多城市
面對網友直呼“武漢的這波操作‘真香’‘眼饞’,求對標復制。可惜自家所在地好像還沒有這個活動。”“什么時候這種小程序也來到我們身邊?”“不是這家銀行的,可以參加嗎?”“坐標某某地,能否‘抄作業’?”“建議全國范圍長期推廣”……劉樹告訴記者,“今后這種模式將推向武漢都市圈、襄陽都市圈。現在,公司正在做城市的定位,打算推向更多城市。”
在舒玉瑩看來,通過搭建“政府、運營平臺、企業(銀行)和個人”的合作機制,整合人們生活中不同場景的“減碳”數據,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從“碳核算”到“碳資產”的數據可信和溯源,最終為“個人碳資產交易”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未來,還可以將該模式拓展到購物、用餐、用水、用能等場景,讓‘低碳生活、綠色消費’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社會。”舒玉瑩建議。
業內有關專家指出,武漢模式的創新,將碳普惠與金融工具二者深度結合,為全國碳市場建設提供了“自下而上”的補充路徑。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