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5年,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將開啟新紀元
2024年是傳統能源與新興能源相互交織,不斷探索向更高效、清潔、可持續方向發展的一年。與此同時,地緣沖突、增長乏力等多重因素也導致國際能源市場動蕩不斷。
2025年,世界能源即將踏上全新征程。在這充滿希望與挑戰的轉型之路上,清潔能源產業的持續發力、溫室氣體排放的進一步降低、綠色創新技術的不斷加持,都將成為全球攜手共進,開啟更加綠色、繁榮新時代汩汩不息的推動力。
綠色轉型即將開啟新紀元
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成為能源轉型的中堅力量。其中,中國新能源產業成績亮眼,為全球能源轉型和維護市場穩定貢獻了堅實力量。
展望2025年,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將開啟新紀元,中國也將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節點上繼續發揮主導作用,推動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進一步發展。
隨著技術不斷成熟,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普及速度將加快,全球更多國家和地區將加速部署可再生能源設施。
儲能技術也將迎來更大突破,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系統將成為未來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更高效的電網管理和更靈活的儲能應用,全球電力系統將能夠更好接納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高效調度與利用。此外,綠色金融也將為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更多資金支持,推動全球加速走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未來。
不過,在可再生能源高速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例如,如何解決風能、太陽能發電的間歇性問題,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如何實現可再生能源與其他能源形式的協調發展等。這些問題都有待業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解決。
氣候治理行動進入關鍵期
2024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在政策激勵和技術創新雙重驅動下取得積極進展。特別是年末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達成一系列重要行動計劃,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新動力。
其中,締約方一致同意將共同推進全球碳市場和碳定價的建設,并達成新氣候融資集體量化目標。
然而,知易行難,全球氣候目標的實現仍面臨諸多挑戰。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將令全球經濟發展面臨更大沖擊,氣候適應和減排的雙重壓力也將迫使全球加大氣候行動力度。溫室氣體減排速度仍有提升空間。全球各國也仍然需要繼續加大對低碳技術創新、綠色能源的投資,并加強國際合作,確保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在此背景下,如何落實COP29大會成果,推動全球氣候行動邁向新階段,仍是未來幾年的關鍵任務。
2025年,將于巴西亞馬孫雨林地區貝倫市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有望成為全球氣候行動的新節點。如何落實全球氣候目標的具體行動、如何確保各國履行減排承諾、如何解決資金和技術障礙、如何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力度……都將是全球氣候治理邁向更加務實有效過程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油市將進入買方市場
世界正在從能源短缺時代走向豐富時代。眾多行業機構和能源咨詢公司普遍預測,2025年,供應過剩將推動國際油市進入買方市場。
對目前全球主要產油國之一的美國而言,在潛在石油供應過剩、油井生產率停滯不前的預期下,盡管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支持提產,但頁巖油氣生產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不愿意增加上游勘探和開發的預算,而更專注于股東回報和收購驅動的無機增長。
上游市場,海上油氣開發將進一步提速。2025年,深水和超深水鉆井有望繼續大量增加,一些此前備受矚目的項目可能獲批,進而推動深海油氣設備需求激增,但預計海上油氣資本支出將保持不變或略有下降。
鑒于上述預期,全球主要投行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等均對2025年國際油價走勢持下行預期,認為油價下行風險包括貿易戰、“歐佩克+”價格戰,上行風險則來自中東以及俄烏局勢。國際能源及大宗商品價格評估機構阿格斯指出,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伊朗等主要石油市場參與者的貿易和制裁政策,將進一步挑戰2025年石油貿易的靈活性。
LNG供應形勢有望改善
根據全球海運數據分析公司開普勒統計,2024年,由于美國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延誤以及對俄羅斯LNG的制裁限制了新增供應,全球LNG出口增速降至2015年以來最低水平。
2025年,全球LNG市場供應形勢有望改善。由于美國和加拿大的新增LNG產能投向市場,供應規模將明顯回升。盡管新供應將在2025年持續增加,但歐洲和亞洲近年來持續高企的LNG需求仍將支撐LNG價格上行,尤其是在能源轉型和去碳化政策的推動下。
在歐洲,受俄烏沖突影響,LNG需求長期徘徊在歷史高位,LNG主要用于替代俄羅斯管道天然氣,滿足冬季供暖和工業需求,并且歐洲需要長期保持天然氣庫存滿載來應對潛在的需求激增。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國內天然氣需求近期大幅擴張,并且隨著2025年初需求可能因寒冬而繼續增長,美國基準天然氣期貨價格以及全球LNG價格可能在2025年初都面臨“非理性漲勢”。
低碳氫氨將迎顯著發展
2025年將是低碳氫氨產業發展的關鍵一年。盡管面臨成本壓力、承購協議獲取以及復雜監管環境等持續挑戰,但行業預計,隨著低碳氫能、氨能這兩個行業的項目開發逐步活躍,市場可能會帶來一些超預期的驚喜。
在氫能領域,伍德麥肯茲預計,2025年,中國、拉美、中東、印度等新興市場將引領新的吉瓦級項目。受益于低成本可再生能源、設備以及政策支持,這些國家和地區將成為重要的氫生產和出口理想地。與此同時,美國則將繼續增加對藍氫的投資,至少有3個大型藍氫項目將實現最終投資決策,總產能超過150萬噸/年。
在氨領域,2025年低碳氨領域將迎來顯著發展,伍德麥肯茲預計,氨整個價值鏈將達成價值約80億美元的交易,僅上游就有50億美元投資。
對藍氨項目不斷增長的投資,將延伸至中游基礎設施。隨著全球貿易量激增,大型氨運輸船將出現大筆投資,從而確保開發商能夠滿足亞洲和歐洲等凈進口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同時,在下游,儲氨終端投資將出現增長,從而帶動儲存和分銷低碳氨的基礎設施需求增長。
數智化推動電力體系變革
隨著AI、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不斷成熟,全球能源電力供應體系也將迎來深刻變革。特別是電力系統,智能化、自動化等相關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電力生產、傳輸、分配和消費的各個環節都經歷著重要轉型。
一方面,AI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使得電力系統在實時數據分析、負荷預測、故障診斷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不僅提高了電網穩定性、對具有波動性“風光”電力的消納能力,使得能源供應更加清潔和可持續,還減少了電力浪費,優化了能源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如何確保數據安全、防范網絡攻擊等,成為電力行業關注重點。此外,隨著AI不斷深入應用,如何確保AI系統的決策過程公正、透明,避免技術濫用,也成為保障電力供應穩定運行的重要環節。
與此同時,AI強大算力背后的能源消耗不容小覷,這給電力供應提出新要求,可再生能源、長時儲能乃至核電技術都成為提供海量、穩定能源供應的選項。如何在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確保系統的安全性,將成為未來幾年電力行業發展的關鍵議題。
未來,全球電力供應將不再是單純的能源供應問題,而是技術、政策、市場和安全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復雜系統。全球各國和地區需加快步伐,在推動技術進步的同時,加強國際合作,確保電力供應體系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續。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