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工業產業發展規劃(2013-2030年)案例
規劃背景:邳州位于江蘇省北部,徐州與連云港之間,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隸屬于徐州都市圈,毗鄰南京都市圈與蘇錫常都市圈。東與新沂市為鄰,西與徐州市銅山區和賈汪區毗連,南接睢寧縣和宿遷市宿豫縣,北接山東省。邳州作為東部沿海地區、中原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圈的結合部,在區域經濟布局中具有顯著的東靠西移、南北對接、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戰略區位優勢。
占地面積:邳州全市2088平方公里
經濟總量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1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13.46億元,其中,2012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23.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連續三年邳州GDP增速保持在14%以上,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6.5%以上。地方財政收入穩定增長。2012年財政總收入實現115.26億元,是2010年的2.3倍。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2.12億元,是2010年的近2倍。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2012年邳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完成392億元,其中,工業投資完成281.5億元,連續三年邳州工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在70%以上。對外經濟活力不斷提高。2012年,邳州全年出口總額為14.2億美元,近三年平均增長率超過50%。民營經濟成為邳州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2012年全年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369.20億元,比上年增長15.1%,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71.9%。2012年邳州市在全國百強縣位次從第67位前移至第56位,榮獲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縣。
核心問題
邳州市工業發展仍然以傳統工業與制造業為主,而以智力型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行業等的發展偏弱,導致區域產業發展不能有效融合周邊區域、全國范圍乃至全世界產業發展的需求,產業的發展沒有充分利用邳州的戰略區位優勢,尤其是體現出的基礎資源優勢、市場優勢、物流優勢等,都未能充分利用與體現。
為適應蘇北地區戰略崛起、東隴海產業帶振興和邳州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工業經濟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創新驅動轉變、由粗放加工業向高端制造轉變、由以生產加工為主向生產研發營銷并舉轉變,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促進邳州市工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特編制《邳州市工業產業發展規劃(2013-2030)》。
解決方案
總體思路:堅持以建設蘇北地區新型增長極為主要目標,以信息化為主線,以盤活存量、尋找增量為主要方式,以現有資源與產業基礎為依托,大力發展煤化工與板材兩大支柱產業;以創新發展為中心任務,重點打造機械制造與城市礦產兩大主導產業;以綠色發展為基礎,著力培育健康制造先導產業;以處理城市垃圾為目的,發展能源基礎產業,充分發揮主導、支柱、基礎與先導產業在工業體系中的不同作用,著力構建“2(支柱)+2(主導)+1(基礎)+1(先導)”的產業發展體系。
總體定位——“二中心、三基地”
——培育全球新型健康制造業中心
——建設全國板材家具集散中心
——構建江蘇復合型城市礦產基地
——打造蘇北地區高端煤化工產業基地
——做好徐州機械制造業配套基地
產業體系:2+2+2
2支柱:煤化工產業、板材產業
2主導:機械制造產業、城市礦產產業
2先導:健康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
空間布局:
根據地理區位、資源優勢和經濟實力,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在突出特色、集成資源、縣域互動、協作發展、整體優化、聯動推進的基礎上,規劃邳州市產業總體布局為“一心一軸三區多點”的總體空間布局。
一心:以經開區和高新區為基礎,組成邳州市工業發展的核心;
一軸:以隴海鐵路與徐連高速為紐帶,打造成為邳州工業發展軸帶;
三區:既核心區、拓展區和北部特色區;
多點:包括官湖、議堂、土山、碾莊、宿羊山、車福山、岔河與鐵富等8個工業集聚區。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