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國出口超預期增長11.4% 防疫物資需求上升
海關總署7日公布數據稱,以美元計,中國10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1.4%,增速較上月擴大1.5個百分點;進口同比增長4.7%,增速較上月縮小8.5個百分點。當月實現貿易順差584.4億美元,較上月擴大214億美元。
出口數據好于預期,而進口數據不及預期。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10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0.3%,進口同比增長8.4%。
分析師指出,上個月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生產景氣持續向好,外需改善是帶動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10月,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59.3%,為2018年12月以來最高。歐元區10月制造業PMI為54.8%,較上月回升1.1個百分點,創兩年新高。與此同時,我國制造業PMI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升至51%,創2018年6月以來最高。
另一方面,10月海外各國疫情仍較為嚴重,對我國醫療物資需求繼續增加。而歐美圣誕季臨近,零售商補庫動力增加,消費品出口得到支撐。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周六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新冠疫情對貿易供求雙方的影響更多體現在供給端。“中國的疫情防控得利,而歐美地區疫情則出現反彈,因此,中國出口增長較快,但其他國家的供應能力受疫情拖累,部分影響到中國進口。”他說。
從進口來看,三季度中國經濟修復速度進一步提高,工業增速連續六個月增長,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內需恢復對進口業務形成支撐。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我國制造業PMI進口分項環比上升0.4個百分點50.8%,連續第二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中金公司在海關數據發布前預警了進口增速的下降。中金認為,9月進口增速一改此前連續數月的頹勢跳升至13.2%,主要是受進口自韓國、中國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品以及進口自美國的農產品帶動,但這種情況可能難以持續,進口增長的空間有限。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