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微信帶動就業機會規模翻了一番,平均每年新增就業機會超200萬個
3月4日,由騰訊微信、中國信通院、數字中國研究中心共同發布的《微信就業影響力報告》顯示,作為數字經濟的代表,微信拉動信息消費規模達2402億元,自2014年以來年均增長超26%,占同期我國信息消費總額4.8%;其中帶動流量消費2108億元,是2014年的2.4倍;2018年微信帶動傳統消費規模達4198億元,同比增長達26%。據調研,用戶在購物零售場景中使用微信支付的比例最高達79%,45%的微信支付商戶分布在農村地區。
目前,微信已經擁有公眾平臺、小程序、企業微信及微信支付等產品服務形態,并形成了連接廣大用戶和內容、服務提供者,相互影響、互利共生的就業生態,自然產生了技術開發、產品運營、數字內容、經營管理等崗位機會。據測算,自2014年以來微信帶動就業機會規模翻了一番,平均每年新增就業機會超200萬個;2018年總就業機會達2235萬個,其中直接就業機會達527萬個,同比增長10%。
小程序作為一個全新的平臺,成為了傳統行業連接互聯網的新紐帶,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迅速帶來了運營、開發、設計等就業機會,成為微信帶動新興就業的強大引擎。2018年,微信小程序數量超100萬個,帶動了182萬個就業機會,相比2017年增長了75%,其中直接就業機會達70萬個。
得益于微信數字化工具的持續開放,就業者進入微信生態的技術門檻被大大降低。報告表明,靈活就業是微信平臺就業的最大特點,就業創業主體利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線上就業空間,打破時間、空間造成的信息不對稱,勞動者時間支配更自由,也不再受限于年齡、性別、學歷等因素,擁有更多工作機會以及更高的就業質量。
在打造新型求職渠道方面,微信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用戶可以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序或創業的方式求職就業,充分獲取更多的就業信息。報告顯示,約11%用戶嘗試過使用微信求職就業,其中51%用戶獲得了更多就業招聘信息,25%的用戶成功找到工作。
同時,小微創業者、個人創業者及重點就業群體可通過快速學習掌握數字技能,投身數字領域,借助微信工具快速啟動項目并運行,企業可以輕資產式運行,更及時了解用戶需求,搭建貼近用戶的服務體系。
微信依托生態中豐富高效的工具,與各個行業深度結合,幫助消費市場提質增效。近兩年來,微信帶動傳統消費規模增速在20%以上,在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同時,推動公共服務智慧升級,同時與制造、餐飲、交通、金融等各個產業深度融合,協助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產業轉型離不開技術創新,微信牢牢把握核心技術創新,將技術發展成果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特別是,微信降低了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成本和門檻,例如,民營企業在小程序、公眾平臺和企業微信中分別占69%、47%和53%,小微企業分別有73%、70%和23%,微信正以服務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為主體,激發經濟活力和提升小微企業競爭力。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