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電商行業身處困境 未來發展方向解析
在國家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浪潮下,鋼鐵行業積極借助“互聯網+”推進轉型升級,鋼鐵電商實現了快速創新發展,整體數量由2014年的100多家發展到如今的300多家。不過,在龐大的鋼鐵交易市場中,鋼鐵電商的“滲透率”還極低,意味著鋼鐵電商還未實現規模效應。如今,一度狂熱的鋼鐵電商也開始“想靜靜”,更多的人開始從熱電商走向了冷思考。

作為“互聯網+”在鋼鐵產業深度融合的成果,鋼鐵電商平臺在發展之初就提出了顛覆傳統產業的發展模式,可是,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鋼鐵電商平臺除了在某種程度上改善了行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外,在為平臺用戶創造價值、降低成本等方面并沒有探索出十分有效的模式。
誕生于鋼鐵行業低迷期卻蓬勃發展的鋼鐵電商,雖然平臺數量仍有上百家,但近幾年來,整體規模增速已逐漸放緩,鋼鐵電商經過迅猛的成長期之后進入了階段性的理性發展期,正積極謀求二次創業、重整發展。
經過行業的整合與發展,一部分鋼鐵電商已經“突出重圍”,小有規模。在華東區域,歐冶云商、鋼銀電商、找鋼網“三足鼎立”的態勢已經基本形成,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歐冶云商GMV交易量實現3000萬噸,鋼銀平臺總交易量也達2291.01萬噸。
不過,極低的“滲透率”也在提醒我們行業發展并不樂觀。數據顯示,2015年重點企業鋼材銷售量為60900萬噸,而國內鋼鐵電子商務鋼材銷售量僅占重點企業總銷售量的21.9%。
當前擺在企業面臨要去思考的幾大問題分別是:一、平臺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畢竟,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活到最后才能贏得一切。
二、平臺“自造市場”還是“借雞生蛋”。在同質化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情況下,后期鋼鐵電商平臺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先從線下資源整合做起,夯實平臺發展的基礎,厚積薄發,再尋求線上的突破。
目前,電商平臺走向合作、共享已成為業內共識。不少鋼鐵電商企業正積極謀求二次創業、重整發展,并圍繞供應鏈的深度垂直服務,探索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和戰略重心。
研究機構認為,鋼鐵電商也會有一個從百花齊放到集中度逐漸提升的過程,逐漸剩下幾大巨頭,哪些能夠做到可持續盈利和可持續效率的鋼鐵電商企業才會最終脫穎而出。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