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天貓雙11當日物流訂單量突破10億大關,相較10年前強勁增長4000倍
11月11日23點18分09秒,2018天貓雙11當日物流訂單量突破10億大關,相較10年前強勁增長4000倍。“1天10億包裹”只是天貓一家的數字,而據國家郵政局監測,雙11當天,全國主要電商企業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13.52億件,同比增長25.12%,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4.16億件,同比增長25.68%,再創歷史新高;預計11月11日至16日期間,全行業處理的郵件、快件業務量將超過18.7億件。
面對今年雙11當天各大電商再創歷史新高的各項數據,最直觀可感的解讀是,雙十一數據再次顯示了中國社會消費無比紅火的增長勢頭,以及消費作為“三駕馬車”之一對于拉動經濟增長的巨大作用。在如此消費增長勢頭和巨大拉動作用的背后,同樣重要的一個解讀角度是,什么樣的快遞物流體系支撐起這一場舉世罕見的雙11消費狂歡?又是什么樣的基礎設施和機制要素構建起了如此強勁的快遞物流體系?
雙11消費狂歡一日之間產生十幾億個包裹,相當于全體中國人每人至少下了一個訂單,這樣的物流量單靠任何一家物流企業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此期間,除人們熟知的菜鳥網絡以及該網絡協同的全球快遞企業忙得不亦樂乎,其他相關環節和領域也傾力襄助。如11月10日至11月20日期間,北京鐵路局首次在北京至長沙間G83、G506次復興號動車組設置專用車廂,一列高鐵快件的運輸能力從此前的500公斤提高至5噸;全國鐵路加盟快遞運輸,日均綜合運用高鐵載客動車組達700列,預留車廂的高鐵載客動車組132列,專門用于“高鐵極速達”服務的高鐵動車組達400列,為去年雙11期間的10倍以上。
據悉,今年主要電商平臺促銷力度不減,加之微商拼團模式平臺成為電商集中促銷的新生力量,促進了旺季快遞業務需求增長。為做好旺季服務保障工作,郵政全行業將有超過300萬名一線人員投入到旺季服務中,轉運中心、車輛等能力擴充20%,行業自有全貨機達到110架,高鐵運快遞的路線已突破400條。快遞電子運單普及率已超過90%,自動化分揀、無人倉和智能分揀機器人逐漸規模化使用。科技投入不斷加大,有的企業科技研發費用占比已經超過5%,行業科技人員已近萬人。
目前,全國范圍內已建設4.7萬個快遞末端公共服務站點,投入運營近30萬組智能快件箱,以住宅投遞、智能快件箱投遞和公共服務站投遞等模式互為補充的末端投遞服務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值得一提的是,實施快遞末端網點備案管理以來,10萬多末端網點獲得合法身份,將有效緩解末端投遞壓力。但是,與高位業務量相比,末端投遞力量仍顯不足,尤其是廣大的西部及農村地區壓力依然巨大。
與此同時,為助力中國商業實現“買全球、賣全球”,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行業企業攜手海關升級清關效率,有的保稅區甚至可以實現“秒級清關”,增加海外包機、跨境直郵線路和海外倉等多種服務,在重點海外業務地區提升末端配送能力。以俄羅斯為例,已有2000余個自提柜覆蓋俄羅斯境內的390個城市,極大地提高了海外的履約效率。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