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全國棚改新開工407萬套 完成年度任務70%
8月16日,住建部網站發布消息稱,《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全國棚改新開工580萬套。1-7月,已開工407萬套,占年度目標任務的70%,完成投資9900多億元。
所謂“棚改”,是指為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的城鎮危舊住房改造工程。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棚戶區改造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國的棚戶區改造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棚戶區改造于2013年后提速,2015年進入實質性攻堅階段并進行棚改貨幣化。其中,2015-2017年,全國新開工各類棚戶區分別為601萬套、606萬套和609萬套,超額完成2015年初確立的“未來三年再改造1800萬套棚戶區”的任務。去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新版“三年棚改攻堅計劃”。按照計劃,2018-2020年,我國將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
而在其中扮演關鍵性角色的便是棚改貨幣化政策。據了解,棚改安置方式主要分為實物化安置和貨幣化安置。2008年棚改全面啟動之初,地方政府資金有限,貨幣化安置成本較高,因而實物化安置成為主流。
但實物化安置在最初四年收效并不明顯。2008-2012年,全國累計改造各類棚戶區1260萬戶,存量仍有4200萬套。因此,一系列促進政策密集出臺。2014年,央行推出PSL,大大緩解地方政府貨幣化安置的資金壓力,2015年,國務院推出棚改三年計劃,要求積極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該政策推行的初衷,是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的同時,推進房地產去庫存。
統計顯示,2013年、2014年棚改貨幣化安置率分別為7.9%和9%,但2015年、2016年這一比率直接躥升至29.9%和48.5%;2017年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比例約為53.9%左右;這一數字在2018年上半年很可能高達80%。
不過,有分析認為,在貨幣化安置中誕生的大量“拆二代”,是助推我國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當前三、四線城市住宅去庫存效果斐然,卻透支了未來的房價上漲空間,與城市發展狀況脫離。因此,貨幣化安置比例可能會降低。
對此,思源地產市場發展部副總經理、首席分析師郭毅表示,棚改的收緊是未來的趨勢,但棚改不可能一刀切而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特別是棚改貨幣化安置對三四線城市商品住房庫存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但隨著一些區域庫存消化進入尾聲,繼續采用大量的棚改資金進入市場,就會催生整個市場的投資需求。“根據市場商品住房庫存量來看,棚改已經進入逐漸踩剎車的節點,此時政府采用漸進式的方式,也是延續因城施策、因地調控的方針,這也是一項合理的調控政策。”
還有專家表示,2015-2017三年間,棚改共投資了5.5萬億,其中有超過4萬億投放于三四線城市,在促進當地基建、改善居民居住環境的同時,有效刺激了消費。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