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行業現狀及產業鏈分析報告
光伏發電行業現狀分析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分析近年來太陽能開發利用規模快速擴大,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快,成本顯著降低,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領域。截至2017年底,全球光伏裝機總量已超過400GW。下面進行光伏發電行業現狀分析。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光伏發電行業分析師表示,從趨勢來看,在2017年的新增裝機量中,我國貢獻了53GW,與2016年新增裝機量相比,同比增長了56%。截至2017年底,我國累計裝機容量達130GW,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
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起步較西方國家略晚,早期以太陽能電池制造為主,美國和歐盟是我國光伏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受到較大影響,導致就業率下降,貿易保護主義勢頭日益上升。
在此背景下,包括光伏產業在內的中國眾多出口行業遭遇了越來越嚴重的貿易摩擦。2012年、2013年美國和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采取的巨額懲罰措施,在當時對中國光伏企業發展產生了巨大負面影響。在此背景下,大量競爭力較弱的企業退出產業。
2017年我國組件產量達到76GW,同比增長約43%,約占全球總產量的71%,以PERC技術為代表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驅動平均轉化效率持續提升,導致高效太陽能電池技改或擴產速度加快,高效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全球布局趨勢明顯。光伏市場方面,截至2017年底,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累計并網裝機量已達130GW。2012年以前,我國國內光伏市場未大規模啟動,產品主要外銷。
上游產業鏈 中國企業產量世界領先
光伏發電行業上游產業為多晶/單晶硅、硅腚、硅片等原材料組成的產業,我國龍頭企業有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新特能源等。
2011年至2019年,德國 Wacker 和保利協鑫子公司江蘇中能你追我趕,爭奪多晶硅產業首席地位。2019年全球多晶硅料產能前十排名中,中國占據7個席位,其中保利協鑫全球市場份額第一。從趨勢看出,行業集中度向龍頭聚攏。此外,像是韓華、美國REC等海外企業的退出或是減產必將加速硅料的國產化替代。
在國內多晶硅市場,大全新能源、新特能源以及通威股份等龍頭企業在2019年實現了較好收入。其中,大全新能源2019年多晶硅業務實現3.5億美元營收;新特能源的多晶硅業務實現22.29億元以及通威股份實現51.79億元的營收。
中游產業鏈 全球電池片生產規模TOP10中國占據9席
在2019年,全球龍頭電池片頭部企業產能、技術、成本等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產業進一步集中,全球電池片前十企業產量合計達到73.35GW。前十名企業中我國企業有九家,一家海外企業。在2019年,通威以13.4GW的產量位居全球第一。
2010-2019年,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斯特的行業排名較為穩定,而無錫尚德在2012年后就已在10名開外。在2019年,中國企業占據TOP10的8席,總出貨量為67.5GW。其中,晶科能源在過去十年里累計銷售量為52.74GW,成為全球累計銷售量最高的企業。
下游產業鏈 華為成為最大逆變器出貨商
在逆變器方面,從2020年1-5月的海外市場整體發貨情況來看,華為以6353.08MW的出口量排名第一;其次為陽光電源,其國內出口量4266.63MW,印度工廠發貨量1910MW,總計6176.63MW;再者是古瑞瓦特,其出口量為1698.96MW。
目前,我國光伏產品的國際市場不斷拓展,在傳統歐美市場與新興市場均占主導地位。我國光伏制造的大部分關鍵設備已實現本土化并逐步推行智能制造,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我國《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實施太陽能產業升級計劃“以推動我國太陽能產業化技術及裝備升級為目標,推進全產業鏈的原輔材、產品制造技術、生產工藝及生產裝備國產化水平提升。
光伏發電重點支持PERC技術、N型單晶等高效率晶體硅電池、新型薄膜電池的產業化以及關鍵設備研制;太陽能熱發電重點突破高效率大容量高溫儲熱、高能效太陽能聚集熱等關鍵技術,研發高可靠性、全天發電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集成技術及關鍵設備。”太陽能電池制造產業在政策和技術的雙重推動下,前景料可持續。以上便是光伏發電行業現狀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