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節水灌溉行業未來擁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灌溉主要是為自然降水量不足或分布不均勻的耕地補充水分, 而灌溉質量的好壞則取決于能否根據植物的需水特性、生育階段、氣候與土壤條件等自身與環境狀況制定專門的灌溉計劃。節水灌溉是指以較少的灌溉水量取得較好的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噴灌、滴灌、微噴灌因其節水能力強、灌溉過程可控、灌溉效果好而成為國際節水灌溉領域的主流發展方向。
傳統的農業灌溉方式是采用土渠輸水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數一般為0.30左右,滲漏和蒸發程度較高,水資源浪費嚴重。使用節水灌溉技術, 可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當今世界面臨著人口、資源與環境三大問題,其中水資源是各種資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種重要資源,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水的需求將顯得更為突出,水資源將日趨緊張。據世界銀行調查,占世界人口40%的80個國家面臨水資源危機。聯合國預計,到2025年世界將有一半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區。為應對水資源緊張和缺乏,世界各國都大力發展節水產業,提倡節約用水。節水灌溉是世界灌溉技術發展的趨勢,是緩解水資源危機和實現高效、精準農業的必然選擇。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被列為世界上13個最貧水國之一。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2,100立方米,僅相當于美國的1/5。同時,在我國, 38%的耕地分布在西北、華北、東北等北方地區,而干旱少雨導致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比較缺乏。在西北,50%以上的土地沒有灌溉就沒有農業,而其他地區的土地沒有灌溉就不能保證糧食穩產、高產。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53,遠低于發達國家0.80的平均水平。
國內長期的“重開發輕保護,重建設輕維護”,對資源采取掠奪式、粗放型開發利用方式,超過了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致使生態環境持續惡化,使水資源的戰略性地位日漸突出,水資源管理信息化成為國家未來節水環保、生態環境優化的發展重點。
近年來,我國相繼頒布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20)》、《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有利于節水灌溉行業的產業政策,從水利、農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以及城市園林等行業和領域入手加大對節水灌溉工程的投入,節水灌溉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前景看好。
加快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利用水資源管理信息化系統向水利和“三農”政策制定者和決策者提供如地表及地下水資源量、地下水位、用水量、水質等各種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處理,提高政策規劃和財政預算的精確性及有效性,從而提高我國農田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成為緩解我國水資源緊缺和生態環境惡化問題的重要措施。
現階段,我國節水灌溉耕地面積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且節水效果較高的噴灌、滴灌技術尚未普及開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節水支持力度的持續加大,以及全民節水意識的增強,我國節水灌溉行業未來擁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