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行業仍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高效、低毒、低殘留將是其發展方向
農藥是確保農業穩產、豐收、保證全球糧食供應必不可少的重要生產資料。用于預防、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
我國是農藥生產大國,也是出口大國,近年來出口量不斷提升,截至 2017年底,我國農藥產量占全球規模的5成左右,1994年我國農藥出口量首次超過農藥進口量,2004年我國農藥出口就達到39.1萬噸,出口值1.5億美元;至2017年出口達146.76萬噸,出口額為67.60億美元,期間,我國產量和出口都出現快速增長。
近三年受供給側改革、農藥零增長以及需求端的不同影響,供給端產能呈現集中化、規模化、清潔化,供應水平和出口規模,相比高峰時出現較大的下降。
全球農藥行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進入比較成熟的發展階段,從市場規模變動趨勢看,受世界人口和糧食需求不斷增加的推動, 對農藥的剛性需求不變,全球農藥市場銷售額在過去的十幾年內整體呈上升趨勢。
從全球農藥市場銷售結構來看,目前除草劑在目前占有全球最大的農藥市場份額。 2015 年,全球農用農藥銷售總額為 512.10 億美元, 其中,除草劑所占份額居于首位,約占 42.3%;其后分別為殺蟲劑和殺菌劑,所占份額分別為 28.0%和 26.8%。
從區域分布來看,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 亞洲、拉丁美洲地區對農藥的需求量不斷上升, 并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農藥消費市場。2016 年,亞洲、拉丁美洲農用農藥銷售額分別為 138.66 億美元和 130.76 億美元,位列第一和第二位。
農藥在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傳統的高毒、高殘留農藥也造成了巨大的環境污染并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步增強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將逐步退出市場,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型農藥將極具發展空間。
據聯合國糧食和農藥組織預計,2030年和 2050 年,人口規模將分別上升至 85.01 億人和 97.25 億人。與此同時,根據聯合國糧食和農藥組織 FAO 的統計數據,近年來,全球可耕地面積卻一直維持在 14 億公頃左右,受城市化、工業化等因素的影響,未來可耕地面積的增長空間極為有限,甚至存在減少的可能性,未來全球人口不斷增加與可耕地面積有限的矛盾將日益激化。
為滿足未來糧食需求,單位面積產量的提升成為滿足糧食需求的重要解決途徑,因此通過使用農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解決糧食問題愈發重要,受人口持續增長驅動,全球農藥行業仍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