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規模穩步擴大
理事會成員增至36個,觀察員增至28個——
“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規模穩步擴大
“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建立一年來,各方溝通交流日益密切,合作規模穩步擴大。該合作機制通過提供稅收確定性、解決稅收爭議等方面的合作,為跨境投資者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經貿發展提供稅收支持。
“疫情終會過去,合作地久天長。目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加速恢復,中國稅務部門愿意積極分享抗疫經驗,并為有需要的國家(地區)稅務部門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共同戰勝疫情帶來的挑戰。”在6月2日晚以視頻形式舉行的“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會議上,“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理事會主席、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這樣說道。
經濟日報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是非營利性的官方合作機制,于2019年5月份在第一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召開期間建立,由理事會、秘書處、“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一帶一路”稅收征管能力促進聯盟以及專家咨詢委員會構成。
該機制建立一年來,各方溝通交流日益密切,合作規模穩步擴大,合作機制理事會先后增加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亞稅務部門為理事會成員,增加德國、厄瓜多爾、緬甸、西班牙、列支敦士登稅務部門及國際商會(ICC)為觀察員。
目前,“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理事會成員已增加至36個,觀察員增加至28個。“一帶一路”稅收征管能力促進聯盟成立至今共舉辦13期培訓,來自62個國家(地區)的340名財稅官員參加了培訓。
據了解,這一機制聚焦稅收征管領域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充分尊重各國基本國情、經濟發展水平、稅制設計等方面的差異,通過提供稅收確定性、解決稅收爭議等方面的合作,可以為跨境投資者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進而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經貿發展提供稅收支持。
此次會議共有36個國家(地區)、7個國際組織負責人等參加,哈薩克斯坦、阿聯酋、塞拉利昂、意大利、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稅務部門負責人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稅收政策與管理中心主任帕斯卡等財稅專家,圍繞抗疫情促發展和國際稅收議題充分交流,并達成廣泛共識。
“病毒沒有國界,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全球疫情發生以來,合作機制理事會成員、觀察員等各方合作抗疫、共同努力,使合作機制建設不斷向前推進,并取得了實效。”王軍表示。比如,疫情期間,合作機制搭建“以稅抗疫”專項交流研討平臺,及時、全面分享應對疫情的稅收政策措施和征管服務舉措。各方還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開展疫情對各經濟體影響以及應對政策的效應分析,尋求抗疫情、促發展的稅收良策。
中國在抗擊疫情方面表現出色,如何以稅收助力抗擊疫情也是大家關心的一大焦點。王軍向與會代表分享了中國稅務部門在“抗疫情促發展”中的做法和經驗。
據了解,接下來這一合作機制會以《“一帶一路”稅收》(英文版)創刊號出版和“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官方網站(www.britacom.org)正式上線為契機,深化線上交流合作,研究推出更多合作項目,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常態化工作交流機制和平臺。同時還將圍繞第二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稅收信息化主題,鞏固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成果,更加重視和運用科學技術,不斷提升各成員的稅收征管和納稅服務能力。
“合作機制將更加注重總結各經濟體支持抗疫情促發展的稅收政策和服務措施,參考國際組織、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更好地推動信息共享、經驗互鑒,促進稅收在支持抗擊疫情和恢復經濟發展中更好發揮作用。”王軍表示。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