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以上企業達580多家 量質齊升奶業邁向新征程
當年還是“奢侈品”的牛奶,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國家相關政策為我國奶業發展指明方向和路徑,為切實提升我國奶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保駕護航。乳制品年產量也從1949年的20萬噸增長至2018年的3075萬噸,乳制品生產企業的數量從1949年的四家增加至2018年的587家。
站在新的起點上,奶業正砥礪前行,不斷提高供給質量與效率,提升乳品質量安全水平,更好地適應消費需求總量和結構變化。
量質齊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奶類產量、乳品企業數量、產品質量等多方面都有顯著提升。
根據中國奶業協會發布的《中國的奶業》白皮書顯示,在乳企數量方面,1949年我國僅有四家乳品廠。而2018年我國規模以上乳品加工企業587家,全國乳制品產量2687.1萬噸,規模以上乳企實現銷售收入3398.9億元,乳品加工實現了從微弱到強盛的跨越式發展。2000年后,乳品生產不僅總體規模增速很快,跨地區集團化、上市融資成為明顯特征,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司食品處處長李強表示,70年來,我國乳制品行業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一是質量不斷提升,在政府的嚴格監管和行業的積極努力下,乳制品監督抽檢合格率已連續三年在99%以上,嬰幼兒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連續10年零檢出,乳制品中黃曲霉毒素M1連續五年未檢出;二是乳制品消費大幅增長,人均消費量從改革開放初期的6千克增加至現在的30多千克;三是奶源基地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在政策鼓勵與支持下,企業持續加大投入,不斷提高自有可控奶源的比例,有效保障了乳制品的質量;四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乳制品品牌和大型乳制品企業集團。
乳業的滄桑巨變給親歷者帶來哪些感受?深耕行業多年的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常毅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行業變化是可喜的。如奶牛育種從傳統育種到基因組選擇,奶牛養殖從簡單的一日三餐到全混日糧的精細化管理,乳品加工從大鍋蒸煮到全自動標準化生產等,都反映了我國乳業70年來從無到有、從有到足、從足到好、從好到新的重大轉變。
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屬乳品四廠和永安工廠廠長謝朋軍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他從2002年進入上海達能酸乳酪有限公司擔任生產主管,至今已有17年的從業經驗。回顧過去,他主要有三方面的感受:一是消費者對產品質量要求和消費體驗要求越來越高;二是國家對乳制品的監管越來越嚴格,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對乳制品加強監管,頒布了嚴格的食品安全法規;三是企業自身也在不斷修煉內功,落實主體責任,創新發展,不斷提升管理水平。
龍頭企業引領
從當年全國僅有的四家乳品廠到如今的幾百家企業,乳企的成長之路就是我國乳業發展的縮影。
作為新中國第一批成立的乳企,黑龍江鞍達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安達乳品廠。其擁有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機械化乳品生產基地。
鞍達實業董事長王增禮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鞍達實業這些年發生了很多變化。從規模來看,現在鞍達實業的生產能力是建廠之初的十倍,而工人數量是建廠之初的1/10。鞍達實業在現代管理體系、自動化控制和品質控制等方面已經能和國外同行的先進水平相媲美。
經過幾十年的大浪淘沙,行業涌現出了一批佼佼者,如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的企業,伊利2018年實現營收近800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115億元,創下歷年來最大增幅。
伊利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介紹,20年前,業內還沒有出現任何一家全國性企業,幾乎所有乳企都在深耕本地市場。伊利構建了我國乳業第一個“事業部制”的組織模式,將最具發展潛力的液態奶確定為業務核心,設立了伊利目前規模最大的產品事業部——液態奶事業部。從此,伊利從內蒙古走向全國。
光明乳業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光明這些年不斷發展壯大,無論是銷售量還是產品品類都有很多新突破。尤其是在質量管理上打破了以往只看結果的質量管理方式,確立了奶源、研發、生產、檢驗、冷鏈物流、銷售等全產業鏈質量管理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布局全國市場外,我國乳企走出國門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特別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在境外投資奶業。據中國奶業協會調查,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共有17家企業在境外投資奶業。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蒙牛是我國第一個在海外開展全產業鏈布局的乳企,目前在新西蘭完全自主建立了奶粉工廠,建立了特侖蘇專屬牧場。伊利則從建立大洋洲生產基地,到成立歐洲創新中心,再到拓展印尼、泰國等市場,全球化布局現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我國不僅是奶類生產大國,也是奶類消費大國。奶業正砥礪前行邁向新的目標:到2025年,奶業實現全面振興,基本實現現代化,奶源基地、產品加工、乳品質量和產業競爭力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