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感器產業面臨中高端依賴進口、低端價格戰和同質化競爭的局面??
人類社會對傳感器提出的越來越高的要求是傳感器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而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則提供了堅強的后盾。隨著傳感器集成化、智能化、網絡化速度加快,將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極大的改變。
傳感器在資源探測,海洋,環境監測,安全保衛,醫療診斷,家用電器,農業現代化,等領域都有廣泛利用。在軍事方面,美國已為自己的F-22戰機裝備了新型的多譜傳感器,實現了全被動式搜索與跟蹤,可在諸如有霧、煙或雨等各種惡劣天氣情況下使用,不僅可以全天候作戰,還提高了隱身能力。英國在航天飛機上使用的傳感器約有100多種,總數達到4000多個,用于監測航天器的信息,驗證設計的正確性,并可以在遇到問題時作出診斷。日本則在“雷達4號”衛星上安裝了傳感器,可全天候對地面目標進行拍攝。
在世界范圍內傳感器增長最快是汽車市場需求 ,還有通信市場。汽車電子控制系統水平關鍵在于采用傳感器數量水平,目前一臺普通家用轎車安裝幾十到上百個傳感器,豪華轎車傳感器數量達到200 多。我們國家是汽車生產大國,年產汽車一千多萬輛,但是汽車用的傳感器幾乎被國外壟斷。
我國傳感器行業現狀
原創技術少、新型加工手段缺少、工藝裝備落后、持續發展的體系沒有建立起來。新型傳感器的產業化速度慢,仍困擾著眾多傳感器企業。產品更新換代是行業持續發展的源泉,傳感器正向更多領域拓展,這些領域不斷增長的需求,要求新型傳感器產品不斷地涌現。網絡的應用,IT業的迅速發展,也對傳感器新品提出更多要求,因此本土傳感器還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學習和提高。在技術方面,我國傳感器核心技術缺乏,成為行業發展、甚至物聯網產業進步的阻礙力量。在企業方面,我國傳感器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很難和世界級大型公司競爭。在政策方面,我國行業專業激勵政策不明確,企業不易得到輔助。在市場方面,我國傳感器產業面臨中高端依賴進口、低端價格戰和同質化競爭的局面。
近年來,我國也不斷提高對傳感器產業的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進其發展。2011年7月出臺的《中國電子元件“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將投資5000億元,主要集中在新型電子元件的研發和產業化領域。而在今年2月由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加快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中,還制定了具體的產業發展目標,并給出了2013年至2025年的發展路線圖。
當前技術水平下的傳感器系統正向著微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今后,隨著CAD技術、MEMS技術、信息理論及數據分析算法的繼續向前發展,未來的傳感器系統必將變得更加微型化、綜合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系統化。在各種新興科學技術呈輻射狀廣泛滲透的當今社會,作為現代科學“耳目”的傳感器系統,作為人們快速獲取、分析和利用有效信息的基礎,必將進一步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我國加大研發新型傳感器力度,追上其他科技發達國家,其意義長遠。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