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氯堿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分析
近些年,我國氯堿行業保持了穩定發展態勢,行業企業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生產經營取得了較好成績。同時行業也經歷著更深層次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一方面,堿氯平衡的矛盾愈加突出,另一方面,環保安全核查力度愈發加強。在眾多因素作用下,氯堿行業面臨著更多挑戰。
氯堿行業存在的問題
1、氯堿行業產能過剩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各地區項目投資拉動,新建燒堿和聚氯乙烯產能增幅明顯。同時,下游氧化鋁業的消費雖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勢頭,但增速明顯滯后于產能的增長,供需矛盾突出造成的產能過剩有所加劇。此外,燒堿和聚氯乙烯產能區域性過剩,地區分布不平衡。“十二五”期間,東部地區新擴建燒堿產能主要是為了實現氯資源的平衡,配套建設的一些主要耗氯產品,例如甲烷氯化物、環氧氯丙烷、含氯芳烴系列產品、氯乙酸、氯化石蠟、三氯氫硅、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產品的產能都呈現了過剩跡象。
2、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同質化競爭激烈
氯堿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不只是憑借某單一產品的規模實力,更重要的是企業“堿氯平衡”和產品結構的總體競爭力。我國目前有機氯產品、高檔產品、專用產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特別是對氯堿行業發展有十分重要意義的精細化工產品比例小,開發力度不夠。聚氯乙烯產品通用牌號多,專用樹脂少,低附加值產品多,高附加產品少,聚氯乙烯產品質量、技術水平、應用領域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很多在國外已經大量應用的領域尚未完全開拓,導致產品在傳統應用領域過度競爭,在新興應用領域競爭不足,不適應行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的要求。
3、效益下降,發展形勢嚴峻
“十二五”后期,開工率雖然呈現緩慢上升趨勢,但是行業盈利能力卻呈現下降趨勢。“十二五”期間,國內市場仍舊受到進口產品的沖擊和壓力,特別是北美頁巖氣技術和中東廉價油氣資源帶動了相關氯堿產品的出口。隨著中國氯堿產能的釋放,出口量不斷增加,初級產品海外市場的爭奪將日趨激烈。由于中國是最大的氯堿產品消費市場,國外公司通過技術封鎖和在周邊國家設廠,爭奪新興國家和中國市場,對國內企業在高附加值產品發展方面形成較大壓力。
國外發達國家均走氯堿行業與石化行業相結合發展大型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裝置。盡管我國煤化工技術不斷完善和成熟,乙烯和丙烯來源多元化,我國由于長期缺乏地方之間、行業之間總體的協調性,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項目發展緩慢。有限乙烯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和聚氯乙烯產業的總體競爭力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并難以實現裝置規模的大型化、經營集約化。
國內氯堿行業應當積極致力于通過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 充分吸收借鑒世界先進經驗,以清潔綠色工藝為發展方向,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努力打造資源合理配置、產品深度耦合、附加值高、綜合利用好、技術含量大、產業鏈完整現代化工企業,推進氯堿化工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節能趨嚴、減排從緊、環保高壓的背景下,氯堿行業設備能力、技能環保技術日益提升,依托研發、技改推動氯堿行業技術進步,向著環保低碳、低能耗、規模化效益方向發展。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