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行業已成為環保領域剛性需求,將更加科學化、精細化、現代化???
環境監測就是運用化學、物理、生物、醫學、遙測、遙感、計算機等現代科技手段監視、測定、監控反映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趨勢的各種標志數據,從而對環境質量作出綜合評價的學科。既包括對化學污染物的檢測和對物理(能量)因子如噪聲、振動、熱能、電磁輻射和放射性等污染的監測;又包括對生物因環境質量變化所發出的各種反映和信息測試的生物監測,以及對區域群落、種群遷移變化進行觀測的生態監測等。
隨著人口增長、資源缺乏、能源危機、糧食不足等問題的出現,人們為了滿足人類社會發展之需,對環境資源的破壞越來越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的平衡,制約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團結,環境問題顯得更為嚴峻。
環境監測愈發受到關注, 政策頻出帶來發展機遇。 環境監測作為環境治理和環境管理的基礎, 為各項標準提供評判依據,能夠輔助政府的監管,越來越多地受到政府和公眾的重視。 近年來, 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 推動環境監測網絡的建設、監測遠程化、智能化的實現以及生態環境的科學決策和精準監管的加強。“十三五”環保規劃的出臺以及各項政策的推進,體現了環境監測已成為環保領域剛性需求,也彰顯了未來環保行業以前端監測為一大重點的發展機遇。
綱領性文件出臺,環境監測已成環保重要細分領域。
環境監測行業是隨著污染加重和政府、社會對于環境保護、監控和治理的日益重視以及對于健康環境的關注而發展起來的,環境調查和檢測是了解、掌握、評估、預測環境質量狀況的基本手段,是環境信息的主要來源。
隨著“十三五”環保規劃的出臺,以及在各項新的環保政策的指引下,環境監測設備行業的市場得到了穩步發展。
其實早在“十二五”期間,包括《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國家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方案》在內的多部環境監測政策便陸續出臺,而“水十條”及“大氣十條”等環保政策的落地,都大大刺激了環境監測市場需求的爆發。“十三五”以來,環境監測行業景氣度得以延續,并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勢頭。從2010年~2016年,我國環境監測行業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2.8%。環境監測市場規模2016年時為434億元,在2017年達到約470億元,2018年有望再上一個臺階,輕松突破500億元。
從“十二五”時期的充分醞釀,到“十三五”時期的火熱度有增無減,我國環境監測產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十四五”時期國家會繼續加大對環境監測的扶持和投資力度,這就意味著,無論短期,還是中長期,環境監測領域的前景都想象力十足。
隨著國家對環境監測行業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加大,整個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提升,環境監測站點增加以及環境監測技術升級,環境監測行業十三五期間將延續前幾年的行業景氣度。
作為環境管理“頂梁柱”的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建設推進的大背景下將不斷被強化。同樣需要認識到,在環境監測產業繁榮背后,是國家推動環境監測體系的強力驅動。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環境監測向科學化、精細化、現代化轉型升級后,我國環境監測市場將再次更加開辟宏大的市場。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