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將帶動醫療器械行業崛起,未來市場前景可期?
醫療裝備行業已成為世界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創新產品也不斷的涌現,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競爭的焦點領域和衡量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的重要標志。
報告預計,2017-2024年全球醫療器械銷售額平均增長5.6%,2024年將達到5945億美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依然占據榜首位置,2024年銷售額將達到796億美元,占醫療器械總銷售額的13.4%;神經學領域增長最快,2024年銷售額將達到158億美元;增長率最低的是診斷影像以及整形外科領域,預計至2024年增長率約為3.7%。
全球醫療器械行業研發投入趨勢:預測未來幾年年平均增長率約為4.5%,到2024年全球醫療器械研發總投入約為390億美元,但研發占銷售額的比重將從2017年的8.7%降低至8.1%。
研發創新我們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做好示范應用。這種示范就是把用戶(即醫療機構)和制造商(即生產企業)做一個結合,通過產學結合促進協調交流,推動產業發展,形成示范應用、臨床評價、技術創新和輔助推廣的循環。
其次,醫療器械的創新要從4個方位入手:一是要從醫院和醫生需求的入手,了解臨床的需求;二是要從病人家屬的需求入手,特別是多發病、疑難病,跟他們座談交流,尋求創新的方向和突破點;三是從進口醫療器械入手,尋找替代的機會;四是與科研機構和高校合作。
第三,要加強醫、研、企的協同。李志勇表示,“醫”就是醫療機構,“研”就是研發單位,“企”就是企業。重要的是要發揮醫生這個非常關鍵的生產力的作用,因為醫生既了解患者的需求,又熟悉醫療技術,也是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樞紐。有很多醫生也有技術發明專利,通過他們進行轉化也是比較根本的創新。
2015年政策提出以“醫養結合”為重點;2016年《健康中國2030》出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做重要講話,把“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黨的十九大將“健康中國戰略”寫入報告,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我國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未來,醫療大健康產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以“大健康、大衛生、大醫學”為基礎的醫療健康產業有望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增長最快的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和新動力。
醫療器械是醫療健康事業發展的基礎支撐,中國人口老齡時代的來臨、醫療科技水平的突破以及消費能力的提升,將進一步拉動醫療器械市場需求,推動行業保持旺盛的發展態勢。
隨著老年患者增多、二胎開放以及家庭醫療擴大等基本國情變化,中國形成廣闊的醫療市場新需求;生物材料、基因測序、人工智能以及移動醫療等技術不斷進步,為醫療器械的升級換代創造基本前提。賽迪顧問認為,未來國內將迎來植入性醫療設備、產前篩查設備、醫療機器人、移動可穿戴醫療設備等多重爆發點。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