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2020年,我國醫療影像市場規模為6000-8000億元,智能是主要方向
醫學影像是指為了醫療或醫學研究,對人體或人體的某部分,以非侵入式的方式取得內部組織影像的技術與處理過程。醫學影像產業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上游是影像設備,包括零部件廠商、整機廠商、配套軟件;下游為影像診斷,包括醫生、影像中心、影像耗材、遠程診斷服務等。
在我國,高端醫療影像設備基本被外資壟斷,美國通用電氣、德國西門子以及荷蘭飛利浦占據前三位,這三家公司也被稱為GPS。2015年,GPS在我國CT設備市場份額超過85%,MRI設備超過90%,具有明顯優勢。
低端醫療器械大多來自國內廠商,中高端以仿制和進口為主,近幾年,東軟、邁瑞等國內醫療器械巨頭加大影像設備的研發投入,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產品體系。聯影、銳視康、明峰等國內企業也在Pet-ct高端產品取得一定突破。
據我國醫療影像市場現狀財報顯示,醫療影像檢查收入占醫院總收入的10%-20%,與檢驗科接近,收入占比僅次于藥品。2015年,我國醫療費用支出為40588億元,若按最低占比10%來算,醫療影像市場規模約為4000億元,而隨著人口增長、消費升級、技術革新等,醫療影像市場將會繼續擴容,預測2020年,我國醫療影像市場規模為6000-8000億元。
盡管醫療影像市場現狀規模是塊“大蛋糕”,但真正進入市場的各方,都還在探索階段。分析報告指出,目前國內60%的醫療影像領域的創業公司處于發展早期,也就是A輪融資及之前的階段。從地域分布來看,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和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是這類創業企業的集聚地。
但是毫無疑問,風口已經來臨,創投早已經瞄準醫學影像領域。平安創投董事總經理張江就表示:2016年,平安創投在醫療領域投資了近20個億,人工智能、影像設備是主要投資方向,現在管理的醫療資產差不多將近100億。
截至2016年6月,高端醫療影像設備領域的全球專利申請量已超過16萬件。日本的專利擁有量居全球第一,為5萬多件,占全球總量的30%,中國擁有的專利量有1.6萬多件,排名第三,占全球總量的10%,專利數量的增長多集中在最近5年。我們認為國家近幾年鼓勵大型醫療設備研發,以國內設備代替進口,國內醫療影像企業迎來發展機遇。
我們認為縣級醫院有望成為未來醫療影像設備增長點。國家正推行分級診療政策,要求全面提升縣級公立醫院綜合能力,將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在這個背景下,我國縣級公立醫院數量以及配備的放射醫療影像設備都將大大增加。以數字化影像設備DR為例,600-799床的縣級醫院額定標準是4臺,然而現狀是1.8臺,還有較大增長空間。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