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水產品內銷市場依然存在巨大的供銷潛力
水產品是指水生的具有一定食用價值的動植物及其腌制、干制的各種初加工品。水產品,特別是魚、蝦、貝類等,自古以來一直是人們的重要食物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蛋白質需求量的不斷增長,水產品作為動物性蛋白質的來源,其重要性日益顯著。
水產品按生物種類形態可分為:魚類、貝類、藻類和水生哺乳動物,按出產可分為淡水產和海鮮兩大類,按其保存條件可分為活鮮、冰鮮、凍鮮和干鮮。
近年來,我國水產品養殖業發展良好,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的數據來看,2013年我國水產養殖產量就達到了4542萬噸,到2016年更是增長到了5142萬噸。2017年仍然保持持續增長,全國水產品總產量達到6445.33萬噸,其中養殖產量4906萬噸,占總產量的76.12%,同比增長近3%。淡水養殖產量2905萬噸,同比上年增加28萬噸。水產養殖產量已經占到世界水產養殖總量的70%左右,是名副其實的第一水產養殖大國。
日本、美國、韓國、歐盟一直是中國水產品主要的出口市場,這四個國家(地區)的水產品出口額曾占據中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 80%左右,但近年來有所下降。中國水產品出口的整體發展勢頭良好,但出口企業技術含量不高,沒有實現規模化經營,抗風險能力不強,是影響中國水產品出口企業壯大自身實力的現實障礙。從長遠來看,加強技術創新,調整產品結構,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實施品牌戰略是未來中國水產品出口企業的發展方向。
未來發展策略
1、繼續深化養殖結構改革。養殖結構的改變應當從養殖屬性和養殖方向來進行更新改革。養殖業可以向觀光類、休閑類方向發展,利用養殖業天然的地域優勢來吸引消費,帶動地域化養殖業的發展,繼而帶動該地域的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
2、加大養殖品種優化。在養育品種上,需要注意的是必須選一種穩定性較強的魚種,類似于草魚、鱸魚、大白魚等需求量較大的淡水魚類就可以大規模養殖,另外也可以引進其他有優勢的魚種進行實驗性養殖,例如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魚種在市場上就頗受歡迎。
3、不斷提升養殖區域優勢。在水產養殖業中,往往地域化較普遍,在這個基礎上引進政府的參與,建設區域性的養殖培育基地,最大化利用地方政府的牽頭作用。
4、保證養殖品種的質量安全。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水產養殖業也面臨著更大的發展機遇和空間,然而市場競爭和挑戰也是相應增大的,對于水產品的質量和價格要求也越來越嚴苛。以前的高產量、低質量的養殖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國際化市場的需求。所以漁業產品的質量安全已經成為養殖業能否具有國際化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