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能制造在制造業中所起到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
智能制造裝備是具有預測、感知、分析以及決策等功能的各種類型制造裝備,為高端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制造裝備主要涉及工業機器人、3D打印設備、數控機床、智能控制系統、傳感器等主要行業,產業規模實現快速增長。
在2010年,中國制造業產值達到1.955萬億美元,在全球制造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為19.8%,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此后中國制造業產值穩居全球第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制造業產值為24.27萬億元,隨著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呈現較快的增長,2017年市場規模突破1.5萬億元。
智能制造產業鏈涵蓋智能裝備(機器人、數控機床、服務機器人、其他自動化裝備),工業互聯網(機器視覺、傳感器、RFID、工業以太網)、工業軟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將上述環節有機結合的自動化系統集成及生產線集成等。
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業最具代表性的裝備。日本、美國、德國和韓國是工業機器人強國。日本號稱“機器人王國”,在工業機器人的生產、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日本工業機器人的裝備量約占世界工業機器人裝備量的60%。
自從德國提出了“工業4.0”戰略之后,各國開始大力發展制造業,我國頒布的《智能制造2025》可以視為中國版本的“工業4.0”。但是目前而言,我國制造業所處階段仍然較世界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
國內智能制造的發展起步較晚,但是最近幾年政府及企業已開始注重智能制造的發展。
一是國家不斷完善發展智能制造的產業政策,從《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到《中國制造2025》在到《智能制造“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發布,都是以發展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目標,布局規劃制造強國的推進路徑。
二是智能制造產業體系已逐漸成形,2016年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儀表儀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部分裝備產業規模銷售收入超過10000億元,此外還取得了一批智能制造技術的突破,包括機器人技術、感知技術、智能信息處理技術等,建立了一批國家級研發基地。但智能制造的一些關鍵性技術仍舊依賴于進口,自主創新能力還較弱。
根據《中國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將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萬億元。根據預測,到2023年,我國智能制造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81萬億元,巨大的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推動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良好發展。未來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將呈現出自動化、集成化、信息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
同時也體現出,在今后,我國智能制造在制造業中所起到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對于智能制造行業在我國制造業增加值中的比例將會占據更大的份額。
結合當前全球智能制造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保守估計未來幾年全球智能制造行業將保持10%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速,預計到2022年全球智能制造的產值將達到1.51萬億美元左右。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