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今年合計減稅降負1.1萬億 中小企業效益顯著回升
對于2018年具體的減稅措施,北京國家會計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向記者介紹,從企業主體角度來說,今年有利于企業減負的稅收政策可分為增值稅減負、企業所得稅優惠、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三類。
6月28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講話。其中,進一步減稅降費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舉措之一被提出。
減稅降費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舉措之一,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都被作為重要任務提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說:“當前中國企業面臨著勞動力、稅費等各種成本,相對而言成本壓力較大,減稅降費能減輕企業負擔,給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因此減稅降費被多次提及。”
近年來,減稅降費不斷助力著企業降低成本。牛犁對記者表示:“過去兩年在總數上,中國每年確確實實給企業減輕負擔一萬億元左右,政府的政策效應也在慢慢呈效。中小企業的效益過去一兩年出現顯著的回升,這些跟減稅降費的政策密切相關。
從具體數據來看,在2017年全年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的基礎上,2018年3月,時任財政部部長肖捷曾表示預計2018年減稅超8000億元。同時,進一步清理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經營服務性收費,預計減負3000多億元。合計減稅降費預計超1.1萬億元。
對于2018年具體的減稅措施,北京國家會計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向記者介紹,從企業主體角度來說,今年有利于企業減負的稅收政策可分為增值稅減負、企業所得稅優惠、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三類。
李旭紅向記者表示,第一類增值稅的減負包括三項措施。第一項是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第二項是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征收率計稅的優惠;第三項是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這三項都是非常大的減稅措施”。
牛犁對記者說,2016年營業稅改增值稅,實現了對所有的企業的減負,這是普遍性的。“不僅減輕企業的成本負擔,拓寬了企業發展空間,同時整體上有利于實體經濟轉型,推動經濟的高質量增長。”
第二類是企業所得稅優惠。一方面是聚焦在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從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另一方面則主要針對科研企業,取消企業委托境外研發費用不得加計扣除限制,同時享受當年一次性稅前扣除優惠的企業新購進研發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上限,從10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
對于為何結構性減稅傾向于小微、科研型企業,牛犁表示:“小微、科研型企業能解決很多突出的社會民生問題,只是發展處于初期,經營相對比較困難。因此前兩年政府始終對小微、科研型企業進行稅費方面的優惠支持。”
李旭紅則解釋道,對于科技創新企業,科技創新是中國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十九大報告里面也提到中國要建立科技創新型國家。“當前中國也處于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種情況下,科技研發、技術的進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科技型企業必須給予激勵,這是有積極意義的。”
對于中小企業,她表示:“在全世界來說,中小企業呈現規模小但數量龐大的特征,很多國家中小企業比例達到了90%,中國則是80%多到90%之間,他們對就業、創新以及社會穩定,都非常有幫助,因此給中小企業的稅收激勵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類則是促進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5月2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通知,明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繼續實施企業改制重組有關土地增值稅政策,以支持企業改制重組,優化市場環境。
李旭紅表示,稅收是并購重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成本,并購重組又是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及升級,減少區域性不均衡,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因此這方面的政策再延續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十分重要。
對于未來中國減稅降費路,牛犁表示:“今年中國合計減稅降負1.1萬億的目標確實很大,只是具體到每一個企業上面還是有限的。所以在去年減稅超一萬億的基礎上,今年還要接著做,未來也需要進一步努力,想方設法給企業減輕負擔。”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