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
近日獲悉,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聯合印發的《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底,長江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的國控斷面比例達到85%以上,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的國控斷面比例低于2%。
行動計劃還提出,到2020年底,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9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比例高于97%。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要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兩手發力”,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突出工業、農業、生活、航運污染“四源齊控”,深化和諧長江、健康長江、清潔長江、安全長江、優美長江“五江共建”,創新體制機制,強化監督執法,落實各方責任,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確保長江生態功能逐步恢復,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行動計劃提出了強化生態環境空間管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排查整治排污口,推進水陸統一監管;加強工業污染治理,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遏制農業面源污染;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保障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加強航運污染防治,防范船舶港口環境風險;優化水資源配置,有效保障生態用水需求;強化生態系統管護,嚴厲打擊生態破壞行為等八項主要任務。
行動計劃的重點區域范圍為沿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11省市范圍內,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點湖庫為重點開展保護修復行動。長江干流主要指四川省宜賓市至入海口江段;主要支流包含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清江、湘江、漢江、贛江等河流;重點湖庫包含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滇池、丹江口、洱海等湖庫。
行動計劃還提出,嚴格生態環境監督執法。要求建立完善長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和預警應急體系,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機制和執法協作機制,加強長江流域環境違法違規企業信息共享,構建環保信用評價結果互認互用機制。同時,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力度,加快組建長江流域環境監管執法機構,增強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合力,統一實行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從嚴處罰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著力解決長江流域環境違法、生態破壞、風險隱患突出等問題。堅持鐵腕治污,強化排污者責任。
為保障各項任務的順利實施,《行動計劃》要求,要加強黨的領導,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格考核問責。完善政策法規標準,強化長江保護法律保障,推動制定地方性環境標準。健全投資與補償機制,拓寬投融資渠道,完善流域生態補償。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嚴格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提升監測預警能力。促進公眾參與,加強環境信息公開,構建全民行動格局。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