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全境性"試點,打造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10月16日,《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對外發布,海南經濟特區三十而立之年,再擔改革開放新使命。
16日下午4時,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和海南省副省長沈丹陽介紹《方案》,并答記者問。
3.54萬平方公里,海南全島對外開放
更廣闊的試驗空間,更多元的試驗基礎,更全面的試驗內容,在海南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將海南打造成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展現了我國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海南位于我國的最南端,地理位置特殊,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建設海南自貿試驗區,有利于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海南自貿試驗區最大特點就是“全域性”試點,試點范圍廣。現有11個自貿試驗區都是120平方公里左右,但海南自貿試驗區的實施范圍是海南全島,共3.54萬平方公里,全島對外開放。
“海南全島試點是根據中央對海南的定位做出的戰略部署。這將充分發揮海南島獨立地理單元的區位優勢和全島試點的整體優勢,便于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增強制度創新的整體性、協同性,有針對性地研究提出試點任務。”王受文表示。
彰顯“全域性”試點優勢
我國現有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11個自貿試驗區,面積均為120平方公里左右。與這些自貿試驗區不同的是,海南自貿試驗區最大特點就是“全域性”試點,即海南自貿試驗區的實施范圍是海南島全島,共3.54萬平方公里。
“全域性”試點使自貿試驗區與行政區劃高度一致,有利于提高制度創新的整體性、協同性,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性。
據了解,在現有自貿試驗區試點基礎上,《方案》特別強調海南在生態文明、海洋經濟、軍民融合等領域開展試點,與其他自貿試驗區形成互補。另外,王受文表示,其他11個自貿試驗區都是在經濟基礎好的區域開展試點,海南全島建設自貿試驗區,既包含發達區域,也包含欠發達區域,可形成更多元的試點經驗。王受文強調,全島對外開放,體現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信心。
對于全島試點這一創新舉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產業國際化戰略研究所所長崔衛杰建議,海南要根據現有經濟發展水平,既做到全省統籌,又兼顧各地差異,確保自貿試驗區建設符合海南實際,體現海南特點。另外,需注意改革開放與風險防控的關系,并處理好自貿試驗區與自由貿易港之間的銜接問題。
創新難免會遇到風險。海南省副省長沈丹陽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海南的“全域性”試點將更加注重有效防控風險。“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和機制,完善風險防控和處置機制,對每一項改革開放政策的制定都深入論證,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切實把握自貿試驗區建設的規律和節奏,確保全島自貿試驗區建設穩定、安全、高效運行。”沈丹陽補充道。
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蹚出一條新路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在深化改革開放中有更多的獲得感。
商務部、海南省以及相關部門在制定《方案》過程中,針對海南主要特點和優勢,在突出全島試點整體優勢的同時,突出海南特色內容。《方案》中,根據海南發展需要充分吸收現有自貿試驗區的試點內容,占海南自貿試驗區試點任務的60%。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醫療衛生、文化旅游、生態綠色發展等符合海南發展定位的特色試點內容。
海南地理位置獨特,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方案》體現了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要求,將生態文明的理念貫穿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全過程,積極探索自貿試驗區生態綠色發展的新模式,并且加強口岸風險等重大的風險防控體系和機制建設。
與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相銜接。《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際開放度顯著提高,努力建成投資貿易便利、法治環境規范、金融服務完善、監管安全高效、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標準高質量自貿試驗區,為逐步探索、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體系打好堅實基礎”。
王受文強調,通過建設自貿試驗區,推動海南進一步發展,充分發揮試驗、示范、引領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蹚出一條新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勢,充分彰顯“四個自信”。
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蓄勢待發,聚力起航。海南如何不負期待?
沈丹陽告訴記者,剛剛公布的《方案》,堅持以開放為先、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賦予海南更大改革自主權。海南將著力做到“六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建成投資貿易便利、法治環境規范、金融服務完善、監管安全高效、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標準、高質量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加注重改革系統集成,充分發揮獨立地理單元的區位優勢和全島試點的整體優勢,增強制度創新的整體性、協同性,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在服務業創新發展、貿易監管模式創新、金融開放創新和行政管理職能與流程優化等方面的壓力測試,充分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作用;更加注重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更加注重有效防控風險;更加注重宣傳和輿論引導,讓海南成為展示中國風范、中國氣派、中國形象的靚麗名片;更加注重借鑒學習國內外自貿園區建設的好經驗,充分借鑒吸收國內其他自貿試驗區的好經驗、好做法。
在發布會上,沈丹陽也坦言,在看到海南自貿試驗區優勢和特色的同時,也應看到海南在人才、市場環境和政府服務水平等三個方面存在比較明顯的短板。“我們下一步要以問題為導向,發揚釘釘子的精神著力予以解決。”沈丹陽說。
王受文表示,商務部作為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辦公室,將按照統一部署,會同海南省和各有關單位,加大統籌協調的力度,加快海南自貿試驗區各項試點任務落地實施;推動各部門及時向海南下放管理權限,加強指導和服務;加強風險防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同時,支持海南積極復制推廣現有自由自貿試驗區成熟改革試點經驗,發揮全島試點優勢,加大制度創新的力度,為全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供更多可借鑒的經驗。
打造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方案》提出,到2020年,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際開放度顯著提高,并希望通過建成高標準高質量自貿試驗區,為逐步探索、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體系打好堅實基礎。
“自由貿易港比自貿試驗區的開放水平更高,會有更加開放的政策和制度體系。”崔衛杰說。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海南最大的優勢是作為大型離島,有利于建設一個全方位、高水平的自由貿易港,以及配套更大自主權,成為真正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此前透露,海南從自貿試驗區走向自由貿易港的目標是,到2020年,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際開放程度顯著提高;到2025年,自由貿易港制度初步建立,營商環境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到2035年,自由貿易港的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營商環境躋身全球前列。
《方案》對海南發展提出了高標準的新要求,同時,也應正確認識海南發展所面臨的不足。海南目前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相對的短板,包括人才短板、市場環境有待改善和政府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方案》也為海南發展描繪了美好前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表示,《方案》很具體,具有可操作性,且總體上體現了加快改革開放、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趨向。此外,從《方案》內容上看,海南建設自貿試驗區,探索建立自由貿易港,深化改革開放將是一個長期過程。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