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養老保障提升養老質量方面,增加社保第六險???
10月17日是中國重陽節。《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我國居民養老保障近日再次迎來多重利好。在增加養老待遇方面,深圳等地密集上調基礎養老金,不少地方高于國家標準;22家機構競逐職業年金投管人,7000億元職業年金入市在即;在提升養老質量方面,醫養結合正加快推進,社保第六險——長期護理險也開始邁入全面實施期。
今年以來,多地都在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不少地方高于國家規定的88元最低基礎養老金標準。新疆兵團人社局、財政局15日下發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115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40元,增加25元。深圳市日前提出,從今年起,具有本市戶籍不滿8周年的,基礎養老金由原來的每月240元提高到280元;自其具有本市戶籍滿8周年的次月起,基礎養老金由每月360元提高到420元。
養老保障“第二支柱”的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湖南省近日發文鼓勵用人單位建立企業年金,進一步細化明確企業年金備案方式、繳費辦法、監督管理等規定。職業年金也將開閘入市。10月16日,22家機構赴中央國家機關養老保險管理中心領取標書,競爭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投資管理人資格。在專家看來,職業年金將同養老金一樣,依托資本市場有效現資金的保值增值。
提高養老質量方面,正在加快推進的醫養結合和長期護理險備受期待。數據顯示,全國醫養結合機構約有4000家,醫養結合總床位超過100萬張。“目前國家、省、市三級醫養結合的試點網絡已基本形成。”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醫養結合處處長汪麗娟日前表示。不過,她也坦言,一系列醫養結合的支持性政策措施在有些地方沒有貫徹落實到位。長期護理保險的缺位和專業人才的匱乏也阻礙了醫養結合的推進。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關博表示,未來醫養結合改革將重點向三方面發力:在供給側,利用好現有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的支持作用。在需求側,加快引導老年人健康觀念,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為中心轉變。在支付端,加快發展多層次照護保障體系,為醫養結合服務提供穩定籌資。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長期護理險的試點方案去年底全部發布,現在已經進入全面實施期。有關長期護理險的調研還在密集進行,越來越多的非試點地區開始積極研究方案。長護險制度的實施有利于提高養老質量,對養老服務業的拉動作用也正在顯現。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