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制造”將迎“綠引擎”
近期,中山新材料產業利好頻傳。
新近出臺的鼓勵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等多項產業扶持政策,均將其列入重點扶持行業;中山市經信局還組織召開全市第一次新材料產業發展交流座談會,擬加大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加快補齊應用示范鏈和產業鏈短板。
當新材料遇上“中山造”,全新的產業升級空間正在開啟,顛覆性技術的醞釀或將為中山許多產業帶來新一輪變革。借力行業火熱的發展勢頭,有企業提出了沖刺百億產值的目標。
產 業 新 藍 海
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將近35億元
邁入第三季度,位于民眾鎮的博銳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銳斯”)內,到處是一派忙碌的場景。這家超薄大幅面TPU薄膜產銷量已達全球第一的企業,不久前剛在資本市場融資5000萬元,計劃全力進軍先進制造業的新材料領域。
對于博銳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文會而言,他的創業純屬“偶然”。10年前,國內的新材料產業尚未起步,然而在一些傳統行業已經出現了產品需求。有一次,在與一位美國朋友聊天的過程中,楊文會無意中了解到了一個信息:國外許多大企業已經投入新材料產業。
這次聊天激發了楊文會的創業念頭。目前,博銳斯的TPU吹膜生產線已經達到10條,流延復合生產線達到7條,年產量8000噸。借此,博銳斯逐漸成長為細分市場的佼佼者,超薄大幅面TPU薄膜產銷量多年穩居全球第一。
近年來,博銳斯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在全年銷售額中的占比達到8%。去年,博銳斯申請了中山市重大科技專項“民用飛機應急撤離滑梯復合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目前研發成果取得成功。除了民用飛機應急撤離滑梯復合材料,博銳斯的TPU醫療輔材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也達到50%,正在積極開拓海外手術防護服市場。
與行業共同成長,抓住新材料產業的爆發期,如今博銳斯正在謀劃“二次創業”:再用7年的時間力爭成為膜材料行業領導者,到2035年實現百億產值。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博銳斯的創業歷程,也是中山新材料產業的一個縮影。
在“一鎮一品”的年代,新材料曾被視為專業鎮經濟的附屬產業。然而,近年來隨著全球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的飛速發展,新材料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據媒體報道,2021年全國新材料產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最近幾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6%。
在此背景下,新材料產業在中山也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據統計,目前全市新材料產業相關企業數量已達30家,涵蓋玻璃纖維、鎂合金、免噴涂環保新材料等9大類產品。
經過多年發展,中山也孕育出博銳斯、點石塑膠、翰華錫業、洋紫荊油墨、東溢新材料等在細分領域占有率名列前茅的企業。2017年,全市新材料產業總產值接近35億元。
轉 型 新 支 點
以顛覆性技術推動產業變革
當新材料遇上“中山造”,將開啟怎樣的產業升級新空間?
借助一種顛覆性的新材料應用,許多燈飾企業的LED產品良率或將實現大幅提升 ——
最近幾年,無鉛綠色LED產品成為LED領域的主流發展方向。但所有LED制造企業面臨的最為頭疼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有效解決LED產品隨著工作延長出現的光衰問題。而采用低溫材料焊接,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另一方面,伴隨著LED技術的飛速發展,近一兩年LED柔性燈帶開始在市場風靡。然而,柔性板材的最大缺點就是耐溫性差,焊接溫度超過200℃時,會出現明顯的板材“過熱起泡”現象。
如何兼顧材料的“冷與熱”?由木林森牽頭,北京康普錫威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山翰華錫業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開展了《新型節能環保型低溫無鉛焊料在LED產品的研究及產業化應用》項目,最終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據介紹,該項目將新材料、新工藝有機結合,應用于新一代高效節能LED產品,結果顯示:采用新型低溫無鉛焊料-COMPO LF143及配套工藝制備的LED產品良率明顯提升,大大削減了以前因焊接溫度過高導致的光衰嚴重、死燈等現象;同時,由于采用低溫化制程工藝,能夠大幅降低制造企業的耗電量和碳排放量。
縱觀國內外的重點產業發展歷史,新材料往往可以促進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從而推動產業變革。如,白光發光二極管(WLED)的出現,開辟了照明新紀元;液晶屏替代陰極攝像管,又在行業掀起了一波全新的浪潮。
楊文會認為,近年來,許多國家不約而同地將新材料作為回歸實體經濟、搶占新一輪科技制高點的重要支點。目前,由新材料帶動而產生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市場正不斷擴大,尤其是飛機、汽車、醫療、電子等先進制造產業,均擁有萬億級的市場,這也是中山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契機。
“新材料產業作為支撐產業,經濟占比重,本身的產業轉型升級也將為新常態下的經濟注入新活力。廣東作為塑料大省更應該勇于擔當。”廣東省塑料工業協會會長符岸認為,材料產業的整體升級,將為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新一輪變革奠定產業基礎。
發 展 新 浪 潮
加快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
研發周期長、資金需求大,面對新材料產業這兩個特性,許多龍頭企業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油墨是包裝印刷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近年來,“綠色”浪潮也給這個行業帶來了巨大變革。早于2016年,洋紫荊油墨(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大學、五邑大學三方就正式合建“中山市包裝油墨研發協同創新中心”,通過協同創新發力新材料。隨后,洋紫荊又聯合中山大學組建省級技術研發平臺,這一平臺還獲得了廣東省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
兩大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的組建和運行,進一步加強了洋紫荊油墨(中山)有限公司技術創新的實力。目前該企業的水性手機玻璃油墨、低VOC膠印油墨、數碼噴墨等研發項目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同時平臺組建方還不定期舉行技術交流會,共同撰寫發明專利和學術論文,多層次開展校企合作,力求實現平臺成果的最大化。
而在政府層面,對新材料產業的扶持力度正在不斷加碼:在今年中山出臺的鼓勵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資助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平臺等政策中,新材料產業均是重點扶持的對象。
近期,市經信局還組織召開中山市第一次新材料產業發展交流座談會,計劃針對當前中山新材料企業規模較小、暫未形成產業聚集、缺乏研發和創新資源的問題,加大產業政策扶持力度,搭建技術交流合作平臺,不斷彌補應用示范鏈和產業鏈短板。
伴隨著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產業集聚度的提升,中山的新材料產業也在不斷壯大。今年以來,多個市級產業平臺均將新材料產業作為招商重點,且取得顯著成績:
中山市現代物流業平臺(黃圃園)就引入了興科達新材料這個億元以上項目,預計年內動工;板芙鎮正在全力打造中山市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韓國NPK新材料與東溢新材料這兩個項目已取得土地證,正辦理規劃報建及施工報建,預計均可年底動工。
工業制造,材料先行。可以預見,伴隨著越來越多標志性前沿新材料創新成果與典型應用的加快落地,中山將加快搶占未來新材料產業的競爭制高點,“中山智造”的轉型升級也將獲得更加強有力的支撐。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