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器人產業扶持政策:政府引導 地方落實
近年來,隨著中央和地方支持政策陸續出臺,機器人產業在我國進入蓬勃發展期。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達到近70億美元,預計2018年將達到87.4億美元。自2013年以來,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9.7%,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去年我國首次突破10萬臺,超過13萬臺,同比增長68.1%。今年1至6月,工業機器人累計生產近7.4萬臺,同比增長23.9%。
我國始終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將推動機器人技術進步、產業發展作為貫徹落實制造強國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以創新為引領,以需求為帶動,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核心技術研發、產業鏈構建、應用領域拓展、區域集聚發展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第一,國家扶持政策以引導為主。
國家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相繼出臺了《關于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從戰略上做好頂層設計;科技部通過863項目對機器人相關技術研發給予扶持;工業強基工程中對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和驅動器等核心零部件有所支持;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15年第二版)》中,對工業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進行了調整,并新增了對多功能破拆機器人的支持。地方政府對首臺(套)產品給予采購或保費補貼,如安徽省出臺《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快我省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指導意見》、福建省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智能制造九條措施的通知》,對用戶企業采購首臺(套)產品給予補貼;上海市、東莞市、馬鞍山市等地對機器人方面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或給予單臺獎勵,或在企業購置首臺(套)綜合保險給予保費補貼,東莞市設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專項扶持資金。
第二,地方扶持政策重點在研發和應用。
通過扶持科研項目加速機器人技術進步。北京、深圳、天津、泉州等多地通過科研項目對機器人技術研發進行扶持,相比制造和銷售環節補貼,資金數額一般不大。2015年,北京市科委等發布《關于促進北京市智能機器人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的意見》,明確開展以應用為牽引的關鍵技術攻關、功能部件及成套裝備研發等四大重點任務。深圳市對在深圳設立符合規定條件的市級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專項資金予以最高500萬元支持;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承擔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建設任務并在深圳實施的,專項資金予以最高1500萬元配套支持。天津市設立智能機器人科技重大專項,項目面向全國范圍征集,補助額度為50萬-200萬元。泉州市出臺《加快機械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4-2018)》等政策,提出實施工業機器人重大專項,重點支持關鍵零部件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對實施單位給予最高200萬元資金補助。
通過事后獎補對區域內企業進行資金扶持。廣東省對銷售、購買或租賃機器人給予事后獎補。廣東省出臺《2016年工業與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企業專項升級方向(機器人發展專題)項目計劃》,一方面從2016年開始對認定的骨干企業進行資金扶持,按銷售額的30%進行事后補貼;另一方面支持省內制造業企業應用省內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進行智能化改造,并按照機器人購置額的10%予以事后獎補。廣州市出臺《關于推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自2014年起連續3年,按相關規范對本地應用企業采購或租賃本市制造的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設備的,給予相關補貼。
對進行機器人技改的企業給予資金或融資租賃扶持。蘇州、寧波、安徽、東莞、福建等地對企業采用包含工業機器人在內的智能裝備進行技改給予資金支持,鼓勵企業采用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高端智能裝備,按項目設備投入總額的比例給予一定獎勵。東莞等地采用融資租賃對企業技改進行扶持,設立融資租賃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用于支持融資租賃公司、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融資租賃相關業務,對實施技術改造的企業、租賃公司、提供擔保的商業銀行進行補貼。
對生產企業產業項目給予股權投資或貼息補助。深圳、重慶等地采用股權投資、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生產企業實施產業項目。2014年,深圳市出臺《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提出設立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股權投資、貸款貼息等財政資金資助方式,組織實施一批產業項目。重慶市永川區為培育龍頭企業,每年篩選10戶重點企業和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10戶重點培育企業給予貸款貼息補助。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